浅析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张哲
[导读] 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提出有效见解。
        摘要:随着时代在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却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初中化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引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传承,青少年是支撑未来的国家栋梁。所以,要落彻贯实好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育人的道理。初中化学的课程中许多相关的知识也都涉及传统的中华文化。却由于有的教师急于学生学习和考试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时都将这部分内容给删去了。实际上,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能让学生自我深刻的认识到要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丰富的化学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丰富的历史,化学也不例外。丰富的化学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更多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化学演变的源头,促使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一些关于化学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惟妙惟肖的形容中,提高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渴望获取更多的化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跟学生讲述,化学的由来。化学的历史非常古老,大概从古文明时期,人们就利用化学,制作出了火。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商代人发现了天然颜料,?于是将其用作陶瓷、青冶铜的制作上。春秋时期,人们利用化学知识,掌握了钢铁的炼制方法。进入到唐朝后,人们又利用化学的远离发明出了火药等等。但实际上化学经历的时期主要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猿人发现了火;第二个阶段是在演变的过程中,人们从火中制作出了陶瓷和器具等;第三个阶段是人们从探索中得知一些现象从而利用与医学方面;第四个阶段就为定量的化学时期了。人们能够真正的提出专业的学说。正式的将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利用引入历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让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能够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让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教学内容,提高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精髓。好的内容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而不好的教学内容就会导致学生偏离课堂的轨道,不能够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关注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的关键点,渗透相对应的传统文化知识,切合实际,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在化学课堂中引入诗词、成语故事等,用生动、有趣的诗句和古诗来吸引学生进入到化学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边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进行深入了解文化知识,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大理石制造石灰这一个课程的教学时,就可以采取古诗导入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进行新课引入时,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诵读《石灰吟》这首诗,理解诗中所描绘的事物和化学原理。接着,通过古诗中的诗句能够知道石灰制作时的原材料出自于深山中,石灰是通过烈火进行焚烧后才可以形成。简单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最后教师在进行总结时可以知道,石灰的种类不止一种,而诗歌中主要的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是氧化钙。经过烈火后所形成的石灰化学符号为CaCO3。因此,在这首古诗中所蕴含的化学式为:CaCO3=高温= CaO+CO2↑。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知道关于石灰的化学知识,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三)结合生活,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实效性
        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课堂中传授相应的知识。而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它的教学方式不能仅限制在校园中,而是要从生活中去感悟,去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当下社会的现状,结合环境问题,有效的整合教学方式。正确的对待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关系。像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大的节日。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关于化学的元素。因此,在生活的教学中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化学课程的教学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讲述在自己家中春节是如何进行的?在春节有哪些传统的习俗。接着教师在进行引入,过节大家都会燃放礼花,那么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礼花在放射时会产生什么有害的气体呢?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氧气;有的学生说;氢气;有的学生说氮气;还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大家七嘴八舌都有自己的意见。那么教师就可以沿着学生的话,总结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在燃放炮竹时产生,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常常能见到,如人们呼气所排放的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太多就会使全球暖化。导致冰川融化等等不良的现象。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生活中不常看见,却有很强的杀伤力,能够腐蚀和破坏东西。刺激人们的呼吸道造成人们不同现象的疾病发生。因此,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位教师和青少年的努力。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实际出发,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受到祖国文化的熏陶,成就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汪小龙.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发挥文化育人功能[J].文化产业,2019(09):52-53.
        [2]汪小龙.初中化学学科文化建设现状及趋势分析[J].文化产业,2019(08):56-57.
        [3]杨贤.文化与技术创新相融合的初中化学主题式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26-27.
        [4]王通学.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人文化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10(S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