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9期   作者:苑梦晗
[导读]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成为深入人心的理念。当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育大多中规中矩,以讲课文、记单词为主,以听录音、看动画等涉及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形式为辅,而通过儿歌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式却少之又少。本文将分析当前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短板并点明儿歌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的价值及可行性,以期为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开拓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教育,儿歌
        
        一、国内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从1862年清政府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英语人才到如今足不出户就能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英语,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已历经158年。不可否认,英语教育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成熟和完善,但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育过于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用各种早已打磨精细的知识框架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用无数花样百出的试题锤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并且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被贴上“夯实基础”、“扎实功底”、“一步一个脚印”等正面标签。殊不知,在这样中规中矩的英语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已经索然无味,失去了与异国文化碰撞交流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也变成了一连串高密度的超级营养套餐,这对于正处于天真烂漫时期的孩子们是一件“残忍”的事。
        反思现状,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不能迷失前进的方向,不断寻找突破口,进行自我更行才是硬道理。为此,我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课堂,研究分析中小学英语教材,发现中小学生英语教育往往停留在读写层面,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忽视,并且记忆方法多是机械式地重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中规定:“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应能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获取所需信息,能就熟悉的话题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简单的口笔头交流,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里面涉及到了有关“听读”的信息获取能力、“说”的口语交流能力以及“写”的书写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早已是规定之中的事,而实践却与之相反,培养出的是一片片一群群对英语选择性“失聪”“失声”的学生。
        二、从听说读写角度分析国内中小学英语教育“病症”
        听——语音的输入。学生通过听对话主动获取语言信息,进而分析语音信息背后所承载的文字信息及逻辑关系。倘若一个学生只知道单词的拼写和含义,而不知其发音,老师说再多,讲台下的学生也是“不在信号接收区”状态。因此听是第一步,是学习英语的基石。
        读——文字的输入。学生通过阅读主动获取文字信息,进而分析文字之间的逻辑关系。现阶段教育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很重视,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常一目十行,能够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并做出判断。这也呼应了现阶段中小学英语的考核方式——除听力部分外,闭上嘴巴安静作答即可。
        说——语音的输出。学生通过构思内容,运用掌握的发音知识和技巧主动地进行语音编码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这一过程考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读训练积累的语音信息、文字信息以及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但是中小学教育最欠缺的即是对口语的训练,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口语测试。考核层面的缺失导致教学环节的忽视,进而导致学生口语能力的弱势。“哑巴英语”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小学英语教育模式中不可忽视的缺陷,“知”而“不言”的状态最可悲,有知识储备但是不能够按照英语口语表达方式脱口而出,多年来积累的英语知识难以“折现”。此外,虽中小学英语老师不断地强调单词发音,每天也在布置读句子背课文的作业,但许多学生一张口交流,扑面而来的是背诵感,不是真情实感的交流。
        写——文字的输出。学生通过构思内容、综合对英语单词及句式的理解针对问题进行文字编排以表情达意。书写、写作的能力是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的部分。秉承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信念,学生不厌其烦地写了一遍又一遍。固然,重复是最好的老师,但过分的将精力放于写的训练上并美其名曰“基础训练”无疑会导致收效饱和。因此,应腾出更多的时间训练其他技能,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避免“短板效应”带来的局限。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当前中小学教育多存在不重视语音输入和输出的弊端,即忽视听说能力偏重读写能力,其中对口语能力培养的缺失尤其严重。


        三、儿歌针对国内中小学教育“病症”开出一剂“良方”
        儿歌有三大特点:其一,用词简单易学易记。因儿歌以少儿为主要受众,歌词简短且大多是基础词汇;其二,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儿歌强调旋律和音韵和谐,与顺口溜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三,范围广泛包罗万象,既有儿时的生活乐趣还包含独特的风俗民情,是少儿发现欢乐增长知识,了解异国他乡文化的载体。这三个特点均能一一应对中小学英语教育的“病症”:
        特点一用于治疗“机械式重复记忆”。仅仅通过重复书写来记忆单词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忘记。儿歌中包含大量基础词,并且有相应的背景故事。在学生不自觉反复哼唱的同时,单词的发音、含义、应用情景便一一浮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记忆图是有画面有旋律有情感的“3D”影像,因加入了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学生记单词会更快速更牢固。
        特点二用于治疗“哑巴英语”,辅以提升英语听力水平的功效。学儿歌首先要听得清,听得懂,其次是会唱。在听儿歌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听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扣人心弦的旋律,又让学生不自觉想哼唱,在旋律与英语碰撞结合中,歌词中英语句式以及常用的口语表达便会内化于心,用于日常交流也会褪去背诵的气息,能够使英语交流在脱离课堂后变得更有人情味更生活化。
        特点三用于增补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文采水平。儿歌中的内容紧贴少儿的喜好,记录了年少时轻松欢快的嬉闹,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异国趣事,很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从而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记住某些生活趣事或某地的风俗民情,大大丰富了少儿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文学价值高,能有效帮助少儿提升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良方”阻力重重——如何让儿歌真正的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
        儿歌优势如此突出,堪称为听说能力薄弱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弥补配方,为何迟迟不应用于英语课堂?其实,儿歌早已广布各版本英语教材,如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英语书第一课中“Let’s sing!”板块就收录了英语儿歌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并配有相应的乐谱及图示。本首英文歌节奏轻快,旋律“洗脑”,短短几行的儿歌就完美涵盖了第一课要求掌握的短语及单词如on the farm(在农场),cow(牛)等。
        通过走访学校我了解到,尽管教材中设置了唱儿歌的板块,但大多数老师没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英语儿歌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识点,往往是放一遍录音就结束,甚至直接忽略,只挑所谓的“干货”进行讲解。中小学英语老师普遍不敢尝试甚至不愿尝试儿歌进课堂模式,有的老师认为儿歌严肃性不强,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老师担心学生抹不开面子唱不下去,自己台上“表演”同学们台下“看戏”。因此即便教材上有,在真正教学实践时老师也会选择性忽略,宁愿做题也不开口唱歌。诚然,儿歌形式生动活泼,但欢快的教学和严谨的教学不冲突,两者相辅相成英语课堂才有滋有味。至于学生不配合不开口的顾虑,恰是儿歌要解决的问题,毕竟传统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口语能力弱且羞于开口,而儿歌旋律欢快会让学生有一种想开口想唱的冲动,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勇气,让学生克服羞涩大声地唱出来。唱到就是学到,学到就是赚到。
        五、结语
        成见是一座大山,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会伴随着旧事物的阻拦,儿歌进课堂模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孕育着无限可能新的实践模式,其最初必然会经历坎坷,但同时也会在各种批评建议以及实践中逐渐完善。当儿歌真正地走进英语课堂时,英语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也将会在律动的节拍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程诗淇,黄云龙.英文儿歌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农家参谋,2020(13):262.
        [2]田莉娜,田华,王亚芳.中小学英文儿歌的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09):67-68.
        [3]丁黎丽.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探讨[J].品位经典,2020(07):125-128.
        [4]沈竹影.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儿歌运用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