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牟玉红
[导读] 音乐是一门富有情感和美的学科,通过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感知,
        摘要:音乐是一门富有情感和美的学科,通过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特感知,通过情感共鸣可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除了侧重于技能训练外,还应使用美学教学来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情感本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情感教育;分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童谣,它们备受到小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使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方便,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乐趣,并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众所周知,音乐教育对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必须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栋梁之材。如学习节奏感强的《粉刷匠》、《春天举行音乐会》等歌曲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摇手铃,沙锤、碰钟或手、笔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配合节奏的进行,鼓励学生 大胆表演小小粉刷匠或春风、春雨、春雷的动作、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加深内心体验。这种方式不仅使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也赋予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式会使学生特别容易接受。
        其次,在小学音乐中开展情感教育对于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帮助。透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道友谊的桥梁,从而帮助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增进感情,从而有助于小学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另外,当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之后会将这份正能量影响到社会的其他人,从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很有帮助。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
        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一直较为常见。情境教学是最能够囊括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环境等因素的方式,能够将一些音乐中一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来说更加抽象的感情具体地勾勒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中。例如学习歌曲《乃哟乃》时,老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这是一首土家族儿歌,学生可能因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偏少,难以完全进入到歌曲之中。而老师若能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首先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帮助学生融入到儿歌的热闹场景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热爱与鉴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引导聆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希望能够领悟音乐中的精彩与效果,而不仅仅只是聆听音乐,老师需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融入思维活动之中。但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之前,老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精心聆听,走进音乐的殿堂。通过聆听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表达聆听之后的感受,再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鉴赏能力的变化,带领学生从低层次的欣赏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欣赏。例如在学习《小鸟小鸟》这一作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对大自然景象的想象,对深山幽谷中鸟声阵阵景象的想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增加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激发思想的火花,通过讨论向其他同学学习,并且提高自身的思考层次。
        (三)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
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很难拥有自身的鉴赏模式和思考模式,需要老师带领进行音乐欣赏。“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的策略,看似与上文提出的两个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重心是不一样的。上文提到的两个策略,更多地侧重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领域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带领学生聆听和想象。但是本策略更加侧重于“赏出精彩效果”,重点在于最后的效果表达。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好地听出歌曲中的情绪、旋律以及曲调。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和情绪,淋漓尽致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加饱满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紧跟老师步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以上三个策略更加侧重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带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巧用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的音乐欣赏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表达对歌曲的感悟,通过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表现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若能够接触到音乐作品,则会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通过长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学生能够积累相当的欣赏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欣赏体系和思考体系。
五、结语。
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不仅体现在音乐教育者的观念中,而且实现于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小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学,要以情感教育为目标,挖掘音乐中各方面的情感因素。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根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丰富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立婷.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J].戏剧之家,2018,(10):218.
        [2]王迎春.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