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用”训练 夯实小学语文功底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  吴丽永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无知便无能”,学生的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下面简称“语用”)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无知便无能”,学生的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下面简称“语用”)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指导与支撑。“语文知识”是指导学生学习“语用”的“护航之舰”,它能使“语用”训练不偏不倚,得以落到实处,且走得更远、更深,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   “语用”能力
        一篇课文、一堂课、一个知识点要教到什么程度才算达标,教师必须清楚,否则,缺位、失位或越位就不可避免。随着教改课改进程的推进,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把握,对语文课程的定性,以及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特点的界定都有了共识。因而,无论是教研,开设公开课,还是课后评议,“语用”两个字出现的频率都是最高的。
        张志公先生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座谈会上说:“思品教育、人文教育是自然就有的,需要讨论的、真见语文功底的是语言文字训练。”所言“语文功底”是指对形成语文能力有直接作用的“知识”,除了指“课标”附录中的“语法修辞知识”外,也指体现在各学段教学目标内容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语文知识”是指导学生学习“语用”的“护航之舰”,它能使“语用”训练不偏不倚,得以落到实处,且走得更远、更深,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一、因需而教,促进 “语用”能力的形成
        “语文知识”不但是学生“语用”能力形成的中介与依凭,也是教师教学活动调控的“方向盘”,有力地保障教学过程一直行走在“语用”的大道上。
        1.依“认知水平”之需而教
        崔峦老师一再强调,教学要有年段学习目标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紧紧围绕确知的学段目标,才可预测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知识积累等,从而根据判断的学情选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进行传授。
        《青蛙写诗》一课属于低段,这一学段“语用”核心目标是:技能:识字、写字、朗读;内容:字、词、句的教学。
        词语和句子的“语用化”教学。
        (1)能正确认读“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认识偏旁禿宝盖、四点底。
        2.能正确书写“下”、“雨"、“个”、“们”4个生字。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说出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4.能找出逗号和句号,在朗读中体现停顿,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由学段“语用”核心目标,我们可以预测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知识积累是识字、写字、朗读方面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初步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搭配规律、结构方式,并有一定的积累;掌握基本句式;学习“简单段落”。因而,依预测的“认知水平”,可以确定《青蛙写诗》一课应教的是有关于识字、写字、朗读、词语的“语文知识”。
        2.凭“单元目标”之需而教
        课文教学是在各单元目标控制下,在其外部形成一个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基本系列。部编教材“单元目标”中,从“单元导读”到课后练习及至“语文天地”直接提示“教什么”,也提示“怎么教”, 我们进行课文教学时,抓住“单元目标”,选取相应的“语文知识”把它放在整个“单元目标”控制的课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中,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据“文本价值”之需而教
        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语文课文中隐含的重要语文学习价值,即语言学习的价值,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即言与意,换而言之就是文本的内容与形式。

经过解读文本,获取《青蛙写诗》一课的语文核心价值,综合考虑“认知水平”、 “单元目标”,最终传授以下“语文知识”:
        (1)传授字理知识,让学生学会识字。
        《青蛙写诗》教学中,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偏旁,禿宝盖容易与第5课学习的宝盖混淆。可以把两个偏旁放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禿宝盖之所以“禿”,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四点底一般表示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可以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胡芦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如上字理知识的传授不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了识字的兴趣,而且久而久之,学生掌握了汉字构字的规律,便形成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2)积累语言,为语用打基础。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
        (3)在词句训练中,加强语用
        课例:《画家和牧童》的语用训练点。
        句子ー“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紧紧抓住“一…就……”这课后练习调练要求,展开富有层次性的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对比感悟中加深情感体验,获得语官训练,提高了学生感知和运用语宣的能力。
        句子二:“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先出示两幅图,让学生指图说说,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说话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到了抓重点词句的阅读方法,形成“语用”能力。
        二、带动内容,使“语用”成为有本之木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大多还处于被动、直观、无意识的状态。学生通过学习后,心中已经感悟到相关的语文知识,但还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更别说进行自主迁移,灵活运用,总结提高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习得“语文知识”,初步形成“语用”能力的基础上做系统的整理,对“语文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而结构化的知识便是能力,从而推动“语用”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要下雨了》一课的学习中,获得了“语文知识”, 形成了初步的“语用”能力,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进行延伸拓展,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学生的“语用”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学习了“字理知识”之后,教师分别从声旁、形旁入手,整理出同声旁和同形旁的一系列的字,例如偏旁归类识记:“沉、潮、湿、消”这几个字都是带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潮湿”可以联系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玻璃上的水汽、地面的湿滑等;“网、息”这两个字都与心有关,可先通过汉字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识记。
        三、延伸拓展,推动“语用”能力的发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在具体的语言实例和学生学习的具体案例中进行。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孤立的环节,它始终处在课文学习的实践状态中,还要以“语文知识”带动内容的学习,为“语用”训练奠定根基,提高实效性。
        例如《一分钟》一课中字理知识、解词知识、语法知识的传授除了在课文语境中进行之外,还在“字理知识”学习后启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分钟你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一分钟能走()步。我一分钟能写()个字。我一分钟还能……最后,在“语法知识”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守时,惜时的好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语法知识”, 而且还带动内容的学习使文本内容更加丰满,升华了人物的精神。
        在这种学习方式与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可见,教师凭借“语文知识”,落实“语用”训练,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能大大推动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范国强.给语文知识教学一个合理的定位.《福建教育.小学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37-4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