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月第9期   作者:王园
[导读] 在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联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习惯
        摘要:在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联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习惯。需要尊重幼儿的权力,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参与,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确保幼儿在这个氛围中能够更好的养成习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双方协调配合,使幼儿能够逐步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幼儿时期的幼儿可塑性比较大,在进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即使存在不良习惯,也很容易进行纠正,因此需要培养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节奏,才能促使其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对措。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幼儿心理健康;有效对措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已经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进行准确的定位。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形成某种习惯,想要改变是十分困难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决定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而良好的性格足以改变人的命运。由此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孩子受益一生。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比较弱,一些不良因素容易导致幼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及家长应当在孩子幼儿时期及时干预,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耐心地向幼儿讲道理,带领幼儿反复训练,采取游戏、激励等教育形式,促使幼儿改正不良习惯,继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一)明确幼儿教育目标
        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因为幼儿的年龄阶段不同,在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育儿制定一些自己洗漱和自主用餐的目标,如果幼儿能够完成这项目标,就可以对其进行奖励,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相关的习惯掌握更多的知识,进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采用多种方式,遵循激励原则
        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不同的形式,选择最优的方式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且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激励原则,对幼儿的一些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奖励。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人一起吃水果,就鼓励幼儿主动的将水果让给长辈吃,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还需要及时的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在这种环境下,幼儿将会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而且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家庭和幼儿园联合起来,确保教育目标和教育形势一致,在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积极的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避免幼儿形成不良习惯。

例如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进行清洁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在日常教育时,也需要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让幼儿刷自己的碗筷,或者清洗一些水果。
        (三)引导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入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这种行为习惯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伴随幼儿的一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及爱玩的天性,教师应当通过创建一些贴近生活的游戏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组织幼儿开小超市、小医院、小银行等,在拓展幼儿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遵守规范、礼貌待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也能够使幼儿了解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幼儿应当鼓励为主,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幼儿时期孩子比较渴望大人对自己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激励,教师应当对幼儿多进行激励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充分激发其学习潜力,使幼儿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通过日常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行为规范
教师及家长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当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向幼儿进行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的心中根深蒂固。家长及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地给幼儿讲道理,由于幼儿理解能力有限,讲述内容要具有明确性,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是非观。比如: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教导幼儿懂礼貌,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自己做错事情要敢于承认说对不起,见到长辈要打招呼等;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幼儿反复训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幼儿玩耍、学习后要求他整理摆放好玩具,自己将书本收拾好等。教师及家长在幼儿表现良好时,应当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训练,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如幼儿之间出现打闹、抢玩具等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为幼儿讲述一些关于团结友爱和礼让谦虚的故事,将故事中良好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刻画在幼儿的脑海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形成帮助他人的道德意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幼儿的习惯养成,导致幼儿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幼儿今后的生活发展。幼儿园需要重视幼儿的习惯养成,且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小习惯。在进行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确保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愉快。而且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忍耐力,使得幼儿更加的独立,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性格教育,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吴梦.浅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教育交流,2017(22):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