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邱庆华
[导读] 实验观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能
        摘要:实验观察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此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培养成了教学的重点。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探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实验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策略
        现代化学质和量方面迅速的发展,要求学生的化学能力相应的提高,新《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要在化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是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能力。实验则是化学的基石,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家庭实验则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就如何在实验教学完善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思考。
        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原则
        1.目的性
        实验教学中,观察目的性的培养是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观察是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探索求知过程,漫不经心地的“看”和消极地“注视”都不是观察,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学生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观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自发进行“思维性观察”。例如在验证氯气的漂白性实验中,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什么、比较什么,如此实验中湿润的布条和干燥的布条哪一种褪色?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验观察中提高注意力,从而自觉地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选择性
        实验观察中选择性服从观察的目的性,即教师要在明确达到观察目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清观察的内容的的主次、区别本质和非本质、选择观察的重点和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尽可能抓住实验的主要、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例如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实验中,观察的重点应在于反应的试剂状态、反应的条件、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干燥净化、吸收等操作,从而使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再一般到个别,进行灵活运用。
3.理解性
        理解性即把感知的信息与已有的化学知识经验联系,使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实验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发现,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将观察的现象与思维紧密结合,使观察自然成为认识事物的一个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运用问题的能力。例:在浓硫酸与蔗糖的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后思维“反应中蔗糖的色的变化?为什么出现此现象?这个实验说明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此反应的产物?”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结合,将理论------实验--------应用相融合,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4.整体性
  整体性即要求学生实验中对观察现象作综合、全面、细致和全程的观察,也是在实验中注意定性观察跟定量观察的相结合,使空间观察跟时间观察相结合、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重点与全面相结合,使观察全面性进行,但同时不放弃观察的细致性、持续性、不遗漏重要的细节。
        5.客观性
        实验观察力求使观察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如实地记录和反应观察结果。通过客观地观察,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分析、从而导出合理的理论解释,达到实验检验真理的标准,更好地使学生明确反应的原理。
2  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障碍
.教师的实验教学的“教”的误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好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1)忽视全面性
        演示实验中由于教师演示时实验仪器过小,全体学生不可能全面看清实验的操作及现象,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分析;分组实验则由于教师个人在时间、空间上无法一一顾及,因而在指导学生观察的连续性和细致性常常顾此失彼,无法真正让每一个学生落实到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通过其它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小组化,更有可能让学生在共同协作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细致性、全面性。
2)忽视细节性
        实验中许多细节由于教师和学生处在实验中位置和地位、教与学、角度、对实验的好奇心的不同,教师对实验中某些细节未能处理充分,这有可能对实验作出正确的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观察气体、溶液的色时教师未能注意与背景色的区分,这样给学生的观察产生影响。又如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将与实验无关的仪器、药品放在讲台上,使学生的观察注意力转移,从而忽略了实验现象的观察,这样观察的结果不全面,不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验前要针对实验各个环节进行周密的准备。


3)忽视随机性
        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个实验可能在不同时间、班级进行过多次,教师对实验的现象、原理分析的态度不如学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教师对实验现象早已烂熟在心,这样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教师的随意观察产生鲜明的对比;又由于实验时间,空间环境不同,药品的失效等各种因素,这时实验现象可能发生不同,这时教师没能及时作出观察和判断,学生在观察时会产生种种疑惑,这些对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同时由于不同的学生观察和思维的角度不同,对同一现象提出不同创造性的问题与见解,教师也往往容易忽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的误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观察能力提高的重要对象,然而在实验中,学生存在几种观察的障碍:
1)学生不良习惯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习惯是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意的多次重复或有意的练习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和方法。而观察的习惯对人具有固定的特性,当一个人形成自己的观察习惯后,常有一种不自觉力量驱使他按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实验,因此观察习惯的优劣能决定学生观察的仔细性和针对性及全面性。不同的学生的习惯形形色色,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适当的习惯纠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方式和方法。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观察能力的培养的影响
        在学生实验观察中,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外,如:观察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兴趣等的培养则是另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学生若没有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对实验现象不再有奇心或将实验的观察重点转移到与实验无关的现象中,这些非智力因素引起学生的成绩差,教师容易认为这些学生的智力低下,能力不高,从而放弃这些学生,这些都是在教学中常遇的现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则更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兴趣,毅力、恒心的不同多鼓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学生的观察技巧不当对观察能力培养的影响
        正确的方法是实现目的捷径,学生的观察中观察法的欠妥能引起观察的障碍,因此教师要求在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对微弱信号的放大观察,不同实验的对比观察,对不同现象和本质进行思维性的观察等,”学生倘若在实验观察中不能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则较易遇到种种障碍。
3实验教学中突破观察能力培养障碍的设想与策略
1)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兴趣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化学观察的兴趣可以驱使观察活动积极和有效地进行。教师可通过自身丰富的化学知识,将化学史、生活中化学现象精心设计,规范操作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实验的前因后果,真正使兴趣推动实验教学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2)重视学生的科学观察法的指导
        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观察能力的提高(1)要突出观察的全面性和重点性。观察实验时要让学生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同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侧重点。这样学生的观察才有针对性。例:氯气的漂白性的演示实验中,通过观察重点“干燥的布条与湿润的布条遇氯气能否褪色,”而“整个装置的连接,尾气的处理”则是观察的整体,教师要结合装置让学生思考各部分的作用及与整体的关系。(2)要突出观察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明确观察的目的是将学生的“走马观花”变成“思维性的观察”,只有明确目的,才能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也就让学生更好选择观察的内容、方面、和重点,使学生能观察的更敏捷、细致、到位。例如:实验室制备Fe(OH)2实验中可让学生明确Fe(OH)2的色、态及空气中变化情况,这样就能较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自觉分析实验中现象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要突出思维性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不能只经过眼睛的表象处理,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利用所学理论联系起来,经学生的思考分析,实现解决问题。教师则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紧密思维。例:氯气的漂白性实验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干燥的布条不褪色?为什么出现此现象?”等等,这样学生观察中能将思维与观察联系,真正理解氯气的漂白性的原理。
3)重视实验观察中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实验中可能教师实验前准备不足,实验条件的不同,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现象,也由于学生观察的不足,对现象的描述不真实性。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观察进行辨析,同时不能因实验现象与理论不符而不尊重实验事实。这样就会使学生的观察不依据事实,随意的依据理论进行杜撰,学生的严谨务实的态度减弱,不利于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品质的培养。针对实验的突发现象或与理论不符的事实,教师不应回避,而要敢于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共同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4)重视拓展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同时在课堂外的活动中,日常生活中均可作为观察能力的培养的途径,这些活动对学生兴趣的提高,视野的开阔,观察范围的扩大、能力培养都是相当有益的,教材中有许多课外家庭小实验及选作实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多开展,多动手,这样学生有更多的观察机会,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使化学与生活联系。
        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实验能力形成的前提,因此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重要的,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则是一项长期及系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精心培养训练,就能不断提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浩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118~129
2 刘知新,化学学习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218~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