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课文” 学“作文”——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刘楚云
[导读] 习作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对所学语
        摘要:习作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综合运用的过程。在此阶段,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文的深入挖掘,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还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对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小学中高段语文课文的特点,并探讨了习作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许多教师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习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但遗憾的是经常出现方法不实效,习作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影响到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通过学习课文,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的相关概述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低年级“写话”阶段,另一阶段是小学中高段的“习作”阶段。习作,究其本质就是从信息的输入到信息的输出的一个过程,通俗得讲就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习练过程,强调的是作文相关知识的积累。从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目标来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能够写简单的记叙文,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1]。
        二、小学中高段语文课文特点
        从人教版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来看,将课文按照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分成了若干组(一般是八组),在每组开始部分都做了相关的课文介绍。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组”课文中主要描绘了高原、雪山,草原等景色,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体会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教材中对课文进行了归纳,对课文特点进行了说明,将有助于教师掌握课文特点,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
        此外,小学中高段语文课文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教师可以从课文中,总结出与作文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习作知识。
        三、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学课文,掌握作文拟题方法
        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不能忽略的是如何拟定作文的题目。作文题目具有许多功能,有些题目比较新颖,能够快速吸引阅读者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有些题目直接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出发点,让读者快速掌握文章情感主线;有些题目语带双关,能够引起读者对文章的思考。
1、概括型题目
        概括型题目的特点能够让读者看到题目时,就能够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2]。在人教版小学中高段语文教材中不乏类似的题目,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进行归纳。例如:《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钓鱼的启示》等都属于概括型题目。
2、修辞型题目
        修辞型题目是将修辞方法用于题目拟定中,修辞型题目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反复等,读者能够从题目中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生命 生命》《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等。
3、情感型题目
        对习作进行拟题时,可以采用情感性题目,能够让读者通过题目进入到作者的情感状态中,带着感情色彩阅读文章,进而提升文章的感染力。小学中高段有较多此类题目,例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再见了,亲人》等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习作中的相关拟题知识,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归类,探索其中的规律,体会作文的拟题技巧,从而丰富习作知识,提高作文能力。
        (二)学课文,掌握作文开头技巧
        作文的开头是习作教学中的重点。万事开头难,做好文章的开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让表达变得更加流畅,思维更加敏捷。

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让学生掌握作文开头的方法,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1、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又被称为“点题法”,文章的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这样的开头能让文章简洁、明快。采用这种方法开头,能够减少中高段学生跑题的现象,是小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开头方法。
        小学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桂林山水》课文,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我们”乘坐“木船”,“观赏桂林山水”。教师可以将习作内容融入到此类文章教学中,也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将此类文章作为例证,让学生掌握此类开头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2、画面描写法
        画面描写法在文章的开头就进行了人物、动物的外部特征描写,或者对场景、环境进行描绘,让读者能够在开篇就形成鲜明的印象,进而增强作文的生动性[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尊严》课文中,开头就对“逃难人”的特点进行了描写,“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小学中高阶段习作教学中,对此类开篇加以运用,能让小学生作文更加生动、形象,给作文添彩。
3、以数据开头
        用数据开头通常能够达到引起读者思考的目的,读者在看到数据后,常常会为此数据感觉到惊讶,按照作者的思路对下文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开篇“一鸣惊人”的效果。
        例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中,文章的开头就列出了一系列的数据,“黄河在近2000年”中,决口次数达到“1500多次”,黄河改道“26次”。采用数据进行文章的开篇,能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也能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继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三)学课文,学会作文写作结构
        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中,写作结构是构成作文的骨架。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教学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掌握课文结构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例如: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七月的天山》,用了一句“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作为开头,之后的三个开始详细介绍天山之美;在课文的最后,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紧扣文章的题目。这是比较典型的“总-分-总”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显得更加紧凑,文章脉络清晰,有条理。
        再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结尾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可以推断文章的“腰”有春-夏-秋-冬四个段落,层次清晰,堪称范例。
        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中,需要结合课文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骨架,就不难进行更详细的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了。
        结束语
        习作是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作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小学语文课文中蕴含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知识,需要教师在日常课文教学中注意对课文的分析和归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特点进行仿写,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提升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爱娇.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初探[J].才智,2015(25):48.
        [2]杨静甫.小学语文高段写作教学初探[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233.
        [3]刘亦白.从"课文"学"作文" ——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