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田学琴
[导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统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创新,敢于探索,注重课堂的实效性,通过联系实际、增加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路径;
        前言
        当今的小学生在思想与行为上都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新特点,随着学生接触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要尽可能早的在学生心中种下道德与法治的观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正确的观念的引导,做出符合要求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社会生活的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学会正确的看待周边的人与事,学会向他人说礼貌用语,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一个可以自如从容的应对日常社会生活的学生。
        (二)内化于行自觉践行的法治观念
        法制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对学生的新的要求。随着犯罪年龄不断下探,校园霸凌事件频繁的出现,人们开始重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让学生在小小年纪就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触碰的法律底线,从而净化校园风气,在校园里形成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法制观念的植入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三)深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良莠不齐的信心中,影响学生人生的选择和价值观的形成。从小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这种甚至于心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热爱,面对分裂祖国,影响人民感情的恶性言论可以做到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
        (一)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理论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深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联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任何理论都不是空中楼阁,都需要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内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理解理论,更深入的理解课堂上教授的内容。
        比如在“干点家务活儿”单元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家中的长辈分担家务,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后主动的领取家务活儿,表达自己对长辈关爱的感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愿意感恩的心态。


        (二)利用多媒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需要摆脱单纯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的单一方式,而要积极的创新形式,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的方式多样化,新颖化。多媒体的参与,可以让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更加形象,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种方式的作用和意义,鼓励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增加考核的维度,让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产生内心的启发,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比如在向学生讲解中国传统美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影片的片段了解中华传统,针对不同的影片形象中的不同做法展开讨论。在全员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三)提高备课水平,增加学习趣味性
        传统的课堂教育就是课本宣讲的方式,通过故事与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时代环境与应该发扬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单纯的局限于课本的教育更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识,创新课堂教育方式。
        组织小学高年级学生观看传统文化影片,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与方式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感悟与震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观影后,分组讨论自己的感想与收获,也可以让学生些观后感,这些方式都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影片中的文化的力量。
        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将事件中的情景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经典片段,学生可以切身的感受到人们舍生取义,为了新中国成立,甘愿牺牲在成立前夕的大义凛然与祖国至上的爱国主义情怀,给学生心灵的涤荡与升华。
        (四)推崇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素养的养成
        相比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性课业内容的背诵和记忆,小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课堂之上,就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有关团结协作的德育教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在班级举办合作小游戏的方式,为学生创建体验式的教学课堂。在班级内设立游戏合作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小型的游戏任务。在游戏过后,教师可以邀请小组内的代表成员站在讲台上和大家分享合作比赛参与游戏的感受。通过合作小游戏的开展,班级内道德教育与法治培养教学的课堂氛围将逐步活跃。学生可以在参与游戏的欢快氛围当中对合作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知,全面加深对合作协同重要性的认知印象。
        三、结语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通过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标准进行判断和认识。德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阮丙彦.回溯生活,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J].教书育人,2019,(20) :70. [2] 朱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3]秘芳云.让活动贯穿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J].小学教学参考,2019,(15) :81-82.
[4]张剑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分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 :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