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初探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唐虎
[导读]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学困生”,
        主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学困生”,作为一名教师转化“学困生”特别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摸清学生的基础,分析出现“学困”的原因;对症下药,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化整为零”巩固提高。
       
        关键词:转化   学困生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但随着知识的深入和细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贯穿,学生开始有困惑,从而出现了“学困生”,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做了如下探究。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学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学困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学困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落后。大多数是男生。主要表现为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学困生”成绩落后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学困生”的数量很少。
        (3)偏科“学困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被动地学习,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不求上进。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学困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一点儿就不愿再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这一科上来。
        偏科“学困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导致所学知识与应用脱离。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学困生”大都自卑,易出现得过且过的想法。一般采取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学困生”。
        (2)经常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学困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的机会多让给“学困生”,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严要求”,对“学困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一样严格,多数采用面批,面改。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学困生”彻底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的“学困生”出现,这是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投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所列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尽可能的做一些对比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3)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走进实验室,“学困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4)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的错题先让学生自己先改,教师加以辅导后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5)让学生自编试题,每一单元测验,预先让学生“秘密”编拟几道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经选择后汇集成一张试卷,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做起来极有兴趣。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学困生”的化学成绩有显著提高,其它学科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学困生”不一定不行,只要教师心中有“学困生”,愿意多花些心血,大多数“学困生”都会有进步的,有的甚至可以转化为优等生。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
         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