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的基本职能和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重要思想,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读、会读、乐读、悦读,让学生读出趣味、读出体验、读出智慧、读出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变“阅读”为“悦读”呢?
一、营造氛围,激活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接触阅读,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阅读,把“阅读”变为“愿读、乐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开展丰富的课堂游戏,调动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天性,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在“悦读”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三分钟热度”变为“十分钟热度”只靠兴趣难以实现,阅读也不例外。要想触发学生的思维,变“阅读”为“悦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必要条件。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全身心参与阅读活动,保持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自觉忽略“时间都去哪儿啦”。教师要尊重、欣赏学生阅读感受,宽容个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节外生枝”,且能机智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吸引每一个学生乐读、悦读。学生轻松、愉悦的阅读,感悟会油然而生,展示观点或想法就会迫不及待。此时,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智慧评价等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让其智慧得以碰撞,情感得以融合,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潜能得以生长。
“微笑和点头、专心听学生说、智慧的评价”都能让学生产生认可喜悦、成功快乐。认可、成功越大,兴趣就越大,动力就越大。心情愉悦,信心无限,思维活跃,“悦读”才事半功倍了。因而,我在阅读教学或阅读活动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通过诚心的鼓励、忠恳的评析以及小小的物质奖励,都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切忌出现因阅读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强,会使其“悦读”变为“怨读”
二、情感朗诵,激情萌动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情感朗诵”是文本与读者思想的交融,是读者心灵与文本灵魂的碰撞,是文本内涵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以声传情,读出神韵,读出领悟,使“阅读”在激情萌动中变为“悦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娴熟、极富情感的范读去感染、激励学生,用有声的积极情绪去点燃学生心中激情之火,让学生朗诵之意随情而生、随感而动、随口而出,读出理解,读出领悟,读出愉悦。教师语言充满激情,必须做到:对教材及其内涵理解透彻,细心品味其情感因素,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快慢强弱的节奏,范读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范读感染示范下,都会产生朗读激情:低年级可能出现声嘶力竭、乐此不疲地叫喊。这是真实的、由衷的,只是朗诵技能差,我们可慢慢引导、练习即可。中高年级学生的朗诵激情,自然而充分表现于或声情并茂、富于个性的朗读,或眉心舒蹙默读细品,或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展卷浏览。总之,学生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读思结合,魅力呈现
“边读边思”,读思结合,不仅呈现了阅读的方法,而且让学生更乐于阅读,爱上阅读。
在学习《白杨》一课时,我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学生朗读一遍后,我意味深长地抛出一个问题“不同位置的白杨,特点有什么不同?你别急着回答,仔细读读课文,在字里行间中再体会体会,琢磨琢磨,带着你的感悟读读,”带着疑问,学生非常安静地阅读着,思索着。学生的安静让我满心欢喜着。我在黑板上并排写出这三句话“车窗外,父亲眼中,父亲心中”,并在每句后都标出大大的问号。学生先是奇怪地看着,当我画上几个大大的问号时,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有的在课本中不断地浏览,有的与同桌指导着书本交流着。我稍微停留一下,琅琅的书声响起……。顺势我又让孩子们品读课文第后一段,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静心地阅读,静静地思考,热烈的交流终于爆发:“沉思与微笑”、“高大的白杨与几棵小树”,“风沙”成为学生交流的主题。学生朗读着、思考着,辨别着,参与着,就连平时那几个调皮好动力的孩子也在一起争论不休。
也许这就是思考的魅力所在吧!在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交流中呈现自已的感悟,畅所欲言,分享大家的经验。这种由阅读思考所带来的“高峰体验”将不断引领学生坚持不懈的“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