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青年观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灯塔”与“引擎”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黄峻晖
[导读] 习近平青年观不仅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摘要】习近平青年观不仅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青年群团工作的最高纲领与行动指南。因此应将习近平青年观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灯塔”与“引擎”:即全面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知、助力青年塑造正确的成才观与价值观、使青年成为新时代合格接班人。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思想阵地,高等院校应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灯塔;引擎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和推进青年工作与青年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新特点,开创性地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义青年思想中国化的系统性创新,是在新时代、新常态下的新创造:从青年的历史使命、青年价值导向、群团工作等维度提出极具创新意蕴的理论体系。高校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将习近平青年观作为相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进一步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政治认识、优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案,引导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系统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从而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一、习近平青年观及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代意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重要论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站在战略高度和时代前沿,把握世界大势和历史经验,对如何认识青年、青年如何成长成才、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如何发挥青年作用等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世界眼光和中国视角的协调并重,并形成了一套涵盖自我认知、价值塑造与实践方向的科学理论。习近平青年观以其极具理论穿透力与实践应用性的青年认知观、成才观与工作观,明确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战略价值、揭示了当代青年特点、指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进路。
        (一)习近平青年观的核心架构与主旨要义
        习近平青年观主要体现在认知逻辑、时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个维度。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架构是以青年认知观、青年成才观与青年工作观三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认知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认知观在逻辑理路上一脉相承,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赋予青年什么样的价值,青年如何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青年成才观是在准确研判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愿景的基础上,针对青年成长与青年价值追求等紧迫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习近平青年工作观则高瞻远瞩的系统设计了新时代青年教育与组织工作的实践方向,即增强青年的政治理论素养,激发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青年使命感,通过深化改革与政策倾斜的方式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保驾护航。
        (二)习近平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
        习近平青年观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与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实践,所形成的一套教育青年、组织青年、凝聚青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对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首先习近平青年观之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具有极为强烈的时代价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新时代最具竞争优势与活力的先进生产力代表。在此背景下当代青年理应勇担时代责任,为党领导下的新一轮伟大社会革命鼓与呼。因此高校应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培养与责任训练;其次习近平青年观对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青年观指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能脱离新时代青年自身的成长规律与自身特质,应将青年政治思想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共同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核心工作。因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着力点在于服从青年成长的客观实际,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融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之中。
        (三)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就与问题
        应该肯定的是,我国高等院校是始终严守党的思想阵地,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育原则,探索出一套涵盖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与核心任务的实战式教育模式,让广大青年切实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与真理的力量。但在肯定我国高等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成就同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下,部分青年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及价值认同。导致这一问题的或然症结在于高校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知不到位,加之现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系统性程度不足,致使部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另外,由于当前高校普遍缺乏既管全面又管长远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顶层设计规划,使得缺乏长期跟踪与强化的青年群体在政治纯洁性与价值观先进性等方面出现扭曲与错配,这显然会制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二、习近平青年观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启示
        习近平青年观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青年责任意识培养统一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其核心思想逻辑在于通过相信青年、进而实现赢得青年与砥砺青年,全面挖掘新时代青年潜能,推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因此,习近平青年观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启示主要体现在增强青年主体意识、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三重向度。
        (一)相信青年:增强青年主体意识
        习近平青年观就新时代青年群体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历史阶段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阐释,强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而主体意识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一项重要前置核心原则,只有促进青年群体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方能够使其自觉的接受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可见培养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在有序完善及提高其政治文化素质、规范及引导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基础上,持续夯实其主体意识增强的制度基础,以振奋其对建设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信念。


        (二)赢得青年: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
        “赢得青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其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载体,既要一以贯之的加强和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又要持续夯实与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与奋斗的信念与决心。具有创新意蕴的是,习近平青年观高度重视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责任,要求通过夯实青年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来提升青年群体的执行力与追随力。可见,培养青年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赢得青年对党的各项事业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亦能够坚定青年的理念信念,激发其主动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内生动力。
        (三)砥砺青年:促进青年全面发展
        习近平青年观系统分析了青年成才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指出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终极目标。首先,习近平青年观主张应将中国梦与青年理想有机适配,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青年自身的人生信念与实践抉择,并基于此来系统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其次,习近平青年观强调要夯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基础。高校应充分发挥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广大青年学子进行政治学习与思想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与组织支持,使广大青年能够在有限时间内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脑;再次,习近平青年观关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担当意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担当意识不仅影响青年一代的政治定力与自信自觉,而且亦是检验青年是否具备成为新时代接班人资格的重要准绳。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青春寄语与殷切期盼可见,青年一代只有以担当意识来经受历史考验,才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与忠诚追随者。
        三、习近平青年观视阈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
        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与实践能力强弱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文性、批判性与实践性。因此,必须更加主动地、旗帜鲜明地契合青年主体的成长需求、培养青年批判精神特质,把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使其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行动派与实干家,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一)以人为本的实现:最大程度契合主体成长需求
        首先,要面向激发青年主体性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青年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诉求彼此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够切实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我国各大高校应充分借鉴“青马工程”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好经验好做法,促使青年主动将自我人生价值融入国家宏大的命运格局中;其次,应适时的引领、塑造与历练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方式方法,以实现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的高度契合。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实现理论解读、价值阐释、凝聚意志与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即需要以理论来引导青年——坚定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需求塑造青年——实现个人作为与社会需求二者间的契合、以实践历练青年——以服务社会为主旨,促进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物化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生产力。
        (二)批判思维的基点:培养青年批判精神特质
        培养青年批判性科学思维方式,是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逻辑基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批判特质融入教育全周期。习近平青年观指出,青年作为求新求变的一类群体,只有赋予其马克思主义深刻的毫不妥协的批判性认知理念,才能够激发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共鸣与学习热情。因此高校应采用多元灵活的教学模式使青年在动态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深刻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使高校青年在矛盾转化的社会现实中果敢坚守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准则。切实增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二是使青年尽早习惯“习惯性批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中指出,习惯性批判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可见使青年尽早习惯“习惯性批判”不仅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应然之义与实然之举,亦有助于提升青年灵活辩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践能力。而这便需要青年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的更新升级自我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认知。三是需要注重经典、关注现实。所谓注重经典,便是促使青年扎实践行党中央提出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政治学习号召,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旨归。所谓关注现实,便是通过一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与党建工作创新举措来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效率,强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想信念教育的效能建设。因此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精神特质,需要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其体现批判思维的认知理性。
        (三)实践性现实样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派与实干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初心在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培养专业领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行动派与实干家。一是要准确界定其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彼此间的契合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部分,理应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战略性先导项目。要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即着眼于青年个体成长的特殊性与青年群体组织的规律性,持续优化完善受教育主体的能力结构。二是需要持续变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表明,只有着眼于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才能够增强培养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因此应不断探索兼具创新性与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促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现“实干家”转向。例如可创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团队,开设阶梯状、差异化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并采用“柔性学分+进阶淘汰”的考评机制,从严把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督导工作,全面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坚持党管青年的重要原则[J].求是,2017(16).
        [2]王延隆,李俊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32-37.
        [3]户国栋,范瑞琦.准确把握习近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86-88.
        [4]郝立新.习近平时代观的基本特征[J].人民论坛,2018(03):28.
       
        【作者简介】
        黄峻晖(1989- ),男,汉族,广东珠海人,政工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治理与公共政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