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和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任务重大,教师地位也不断提高。教育对于人才和科技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前提下,提高教师行为素养,进行“三动四范”活动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将通过讨论“三动四范”的有效作用以及其教育心理的依据,证明此项活动实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关键词:三动四范;教育心理;教师专业水平
对于不同课程体系实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和关键,就是要转变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思路进行高效学习。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教授的主要方式,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探讨,新课程亟须教师的多重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看重形式而内容就相对比较比较薄弱,而学习方法比较死板,而不是看重变通,教师对于自身地位认识不明确,导致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对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庞大,人数众多,教师地位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专业水平也成为一个必须要提高的方面。加之我国教材看重理论,导致实践与理论联系不密切,导致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产生疑惑,或是教授不到位,或是不够精髓,或是片面教授。伴随着学生学习难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教材也不断深化,教师授课能力能否随之提高并进行突破,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再者,教师会产生厌倦情绪,对课堂热情不够,对学生产生厌倦思想,尤其对于那些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缺乏耐心和热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花很多精力去组织教学,研究教学内容,但凡不顾学生基础差和不知灵活变通的特点和学生中多层次的知识体系需要,仍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和一贯方法,拘泥书本,不知变通、不知道主动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总有一天要被淘汰。而且这种消息情绪容易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他们不能够适应教师教学方法和模式,容易消极对待课堂。
二、“三动四范”的有效性表现
鉴于以上的教育教学现实,我在教师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提出“三动四范”(也即三个行动:阅读思考行动、课题研究行动、风格提炼行动;四个层次的示范实践:班内示范实践、校内示范带学、校际示范交流、区域示范引领)的策略模式,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很有效果。
(一)阅读思考,坚定终生学习理念。
作为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教师,需要加强专业知识能力比如通过培训交流、进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在当前新时代的新课程大背景下,教师若抱着原有知识结构和原有的心态去指导引领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动四范通过带领教师思考和研究,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式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形成连续不断进行新型教学的习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先让自己有了足以应变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进行课程教学。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学研结合。
在新型社会下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比理论知识重要得多,“三动四范”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着重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活动,建立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在集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通过互相评价互相讨论,开拓视野和思路,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及培训等形式不断探究吃透新课程教材的教法和内容,提高自身有关于专业素养的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教师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交流信息,给学生以合理的引导。
(三)提炼风格,突显教师专业特色。
我们都很清楚,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品质个性、人格素养等等对于学生影响深远。教师起着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几乎有着终生影响。因此“三动四范”下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对学生产生示范性作用,用自己的激情和热情感染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不但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所专精,更能够巧妙运用教育心理攫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第一时间赶上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成为能够为学生指路的明灯[1]。
(四)四个层次的示范,传播专业理念、实现人生价值。
“四范”是学员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在四个层面的教学教研展示,从班内示范实践到区域示范引领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一过程能让学员老师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层面反复磨炼自己的教学自信、反思课堂行为、积累教学经验、形成名师效应,从而传播自己的专业理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三动四范”与教育心理的联系
(一)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是教师必须加强阅读思考的依据。
阅读与思考,是保证教师知识快速更新,并在实践中去伪存真的前提,阅读与思考又是解决人们常说的教师知识拥有与传播的“一桶水与一碗水”供需关系的最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一节课能否得到相应的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而这一安排必须基于教学问题的目的性、认知性和系列性。由于个别学生在平时的课堂里承受了精神上的压力,而教师要想使一节课的效果最大化,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基于教学问题的目的性、认知性和系列性,有针对性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放飞心灵。同时还可以融入一些有较强趣味性的话题,抓住学生心理,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主思考活动,进行教学内容的反思,养成独立思考反思的习惯。
首先,通过阅读思考,教师能够面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最大化的将教育心理原理运用进去,可以培养和熏陶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教师通过阅读掌握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对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改进,还能够对学生个体学情进行思考和了解,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程序和方法。学生投入课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是教育心理的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智慧、技能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不断适应学生,从而使学生渐入佳境,感受课题的妙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其次,教师在养成自己阅读思考习惯、自觉提高自己的同时,还可以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掌握阅读方法,让其真正的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是为了积累、提高,积累、提高又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是有其特点的,比如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等。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较高层级的思维活动,它需要思维方法,更需要经验积累。因此,教师的阅读思考活动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能更好地用自己的阅读经验、思考方法直接指导学生,让学生把握阅读方向,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
(二)教学创造的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教师必须追求风格提炼的关键。
一位好教师、名教师,他(她)在教学上是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独特、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能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学生能否融入一节课有很多关键因素,比如课堂教学的结构程式、教师的课堂魅力、学生自身的专注力等。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课堂教学的结构程式和教师的个人课堂魅力。一堂课,如果课堂程序设计不好,缺少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创造性,学生再有专注力,也难以提高其效果。假若再加上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述、肢体语言僵化,那就更谈不上课堂效果了。教师作为一节课设计的主导力量,应精心设计安排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导入环节,能否运用引人入胜的课题话题、与时俱进的讲课模式和课后总结等等[2]。
一节课如果过于枯燥,就会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专注力。在其中穿插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让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的当下。
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的,也是必须拥有的专业素养。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风貌。他往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向,并不是如果一堂课当中体现了教师的能力、性格、素养等因素就可以说明这个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是这些因素在他的课堂上能够持久保持稳定的表现,才能够证明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教学风格的提炼与形成,是依赖于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来形成的定式。可见,无论从教学的创造性特征,还是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非常必要形成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再次取决于外部教学环境的优化。但在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无论你如何提高、如何优化,都应回归于有别他人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的教学创造的特征。
(三)影响创造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是教师必须进行课题研究之所在。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教育实践还证明:教学在课堂一线的教师如果能钻时间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开启教学新思路,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对于课本的理解过于死板,他们的课堂常常是照本宣科,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鼓励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可以鼓励教师的发散思维,对于如何解决文本理解、课堂设计创新、教法改进、学生学法改进等问题做出更多、更新思考和实践尝试,并进一步把这些思考和尝试发展成全新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提高效率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学生的本能就是对于新的知识内容有较大的兴趣,而要想培养教学的创新思维。第一,教师要注意专业课题的深化和探索,通过课题研究,能够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相关知识。每个学科所涉及的范围目标基本包括技能层次、认知方面和情感熏陶的更高级境界,创新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能够在如何开展创新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课题研究取长补短,综合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渗透。一句话,课题研究能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研究和智力水平。第二,教师可以通过课题实践,设计一些创新性的课堂、课堂环节、学习方法来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快乐、竞争、互助、协作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处于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总之,课题研究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第三,课题研究还可培养老师多元化的能力结构。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凭“一张嘴”“一支笔”来进行教学,而是要有多元化的能力结构来应对新时期的课堂实践,比如对现象的评判能力、对实验的概括总结能力、对研究成果的撰写能力,还有自己培养起来的终身学习能力等。一位教师,如果在研究实践中积累大量课题研究经验,形成自己多元的能力结构,就能促进自己进行能力的飞跃,形成自己独特的、富于创造性思维的个性思考,为日后的教学风格形成奠定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思维和表现。第四,能否教学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如何,也是一位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关键指标,因为,课题研究能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当一个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历练之后,其教学知识和能力会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并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自己的特色,破解教学上面临的“瓶颈”问题,只有课题科研才能实现。因为课题科研能将你自己的潜在资源和现实问题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你的思考和实践呈现出新的矛盾态势,而这种态势又激发你寻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之,课题研究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从而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反思。
(四)价值实现的过程“服从、认同、内化”是教师必须践行层次示范的依据。
教师有了能力,如果缺少展示的舞台,也是难以发展的。不同的时空平台展示自己,能使教师在不同的层次场面反复的磨炼自己,通过自己的服从、内化,还有别人的认同来实现价值的提升。
示范课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提高自身教育能力和查缺补漏的好环节。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补足自己的短板,通过众人的不同意见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哪里,是课堂气氛或者是课堂教态,或者是语言行为等等。通过观赏其他教师的课堂表现也可以知道自己是否和他有相同的错误,从而尽快改正改进课堂表现,对于别人的好处也可以借鉴过来成为自己的,比如幽默的教学风格,风趣生动的教学语言,适当的肢体语言等等。通过四个层次的“示范”实践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他人对自己课程的评价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班内示范实践、校内示范帯学、校际示范交流、区域示范引领”等实践活动,不但强调了教师对任务的服从,也强调了对团队的服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此外,每一个低层次的示范实践都是教师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肯定和认同,同时,又是为更高层次的示范实践构筑基础。反之,每一个更高层次的示范实践,都能让教师不断的反思自己原先的不足,极力内化新的认知,并不断的构筑自己的能力创新,让更高层次的受众认同自己,从而不断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语:
教师是非常伟大的人,肩负着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陶冶灵魂的伟大作用。如果教师不够合格,难以想象整个社会将会变成何等的状态。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素养,为了胜任教师这神圣的工作,教师应当钻研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推动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
教师只有具有自主提升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才能走得更远。教师通过“三动四范”模式对课堂语言表达、课题组织管理、学法探究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提高,有效地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又适应了当今时代的需要,为区域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使自主学习、自觉发展变为教师自己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王颖群,王家明,张宁等.探讨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6,(18):119-120.
[2]姚智华,张守武.学校心理教育理念重建:积极教育心理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46-147.
[3]杜利月.学习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措施浅析[J].中文信息,2015,(9):143-143.
[4]任玉娥.关注学生兴趣提升教师水平注重能力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9):117.
广东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2013ZQJK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