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学生分数的高低,而是更加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作为人类的基础素质之一,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关注范围。目前,学生的课业压力以及升学压力已经成为压在学生身上的两座大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及时的给与心理疏导,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本文就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需求导向;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的心理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的自暴自弃,有的不思进取,有的甚至欺负弱小,报复社会,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但是以往的教育方式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成绩上,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以及教育,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需求导向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现代社会已经摒弃了过去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现代社会的复杂度已经远远超出以往的任何年代,尤其是网络的发达使得学生过早的接触一些不良信息,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明辨是非对错,教师应该针对这些不良信息为学生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明辨是非。
由于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善加引导必然会使学生犯下更多的错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显得不自信甚至自卑,不爱交流,有的学生则显得张扬跋扈,目中无人,有的学生因为自卑而变得自闭甚至自残,自杀,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
二、需求导向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一)从教育目标进行体系的构建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是要准确的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只有准确的把握心理健康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够更好的制定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以及重点。我们这个时代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时代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与足够的关注。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现实状况进行教育目标的制定,从而顺利的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本人认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首先设定总的教育目标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细化。总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状态。然后再对总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首先针对那些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与重点的关注,同时要用积极的心态鼓励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感受到阳光,积极的一面。同时要根据这些学生的问题,展开专门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能够帮助这些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应该聘请校外的专家为这些学生制定积极的治疗方案,从而能够尽快的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还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就是那些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的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其更加积极,让这些学生能够更加的自信,勇敢,从而避免这些学生出现消极心态。
最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让学生尽情的倾诉,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相应的难题,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教师也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二)构建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对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是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任何科目的教学都是从基础知识开始的,心理健康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学生了解了关于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更加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更有意愿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只有掌握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在生活学习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其次就是要将一些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知识的传授并不是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这门学科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解决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将一些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避免学生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教师要掌握这门学科的规律,认真研究其特点,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学生阶段,学生会面对考试升学等压力,这些压力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扭曲,因此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重点的辅导。比如有些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绩过分看重,甚至有的因为考的不好出现轻生的问题,这时,教师要针对心理压力过重的学生进行干预,让学生尽可能的放松心态,不用过分看重成绩,让学生能够对成绩保持一个平常心。
(三)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以后,下一步就是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可生搬硬套,要切实进行详尽的调查,选择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其更加积极的参与进来。首先就是要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贴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这些内容有针对相关知识的,也有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活动的方式可以采用知识竞赛,跑步活动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同时也可以借助跑步,游泳等活动宣泄学生的负面情绪,调整学生的心态。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在这份档案中,教师要记录学生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尽可能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让这项工作变得有的放矢,避免无目的的教学。
三、结束语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是教育部门不能忽视的问题。现阶段有太多学生由于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最终出现自杀,犯罪等严重的问题,因此教育部门重视这些问题,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加大对心理教学的投入。同时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学校,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内容以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从而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邢慕岚.新时代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23):187-188.
[2]索朗旺姆.浅析如何完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J].冶金管理,2020(13):167-168.
[3]杨之慧.新时期体育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研究[J].档案管理,2020(04):125-126.
[4]梁芹生.需求导向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