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李见证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重点,二者都是针对学生展开的思想意识的教育,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最终目的与目标存在着一致性。其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指导,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加深入的走进学生的内心 ,准确掌握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情感表达,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在开展教育活动将两者进行深入融合,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综合素质与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同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态度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文化多样化、思想多元化、价值个性化的背景下,更应该重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与心理健康引导。高校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实际想法与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从多维度地探寻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间深度融合的路径,从而保证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政素质的同时,又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构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向国家社会输出高素质、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教育基地,在促进我国长久稳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促进其生理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增强,并保障其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保障作为教育目标。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他们都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为教育目标,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为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思政教育是心理教育的基础保障
        针对于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而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引导学生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和社会的改变,并处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而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觉悟,高尚的价值观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可以实现自身心理调节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其心理素质与品德的良性发展。因此,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使得学生收获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具有坚强的志向品格,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必须借助于思政教育这一强有力的基石,促进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积极的心态,更好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1.3心理教育渗透于思政教育中
        就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不乏一些同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面临着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以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前,必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特质、内心需求和性格特征展开深入的调研分析,只有真正了解了大学生心理的实际需求,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其思政教学的开展做足准备。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内在心理需求出发,及时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个人的思想理念,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和心理素质的目的。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思政教育成果的优化,培养大学生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乐观向上的心态,两者深入融合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品质内化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得思政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将心理健康观念融入思政教育中
        良好心理素质是学生各项学科开展的基础,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在思政教学内容中更多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促使学生更加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类问题的,以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个人的思想理念,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借助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够使得思政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创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为了保障大学生更好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内容,高校应该在思政教育教材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教育本质都是针对着人的素养的提高而进行的教育性活动,高校需要开设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课程,将思政内容与心理健康内容结合起来,以共同教育目标为导向,依据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努力深入挖掘隐性存在的心理教育知识,要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融入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心理学教育的内容,让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同心育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并创设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为一体的思想交流平台,不断从理念和实践上探索和创新适应当代高校育人的新模式。
        2.3 协同共进、融合育人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侧重于社会层面,强调以社会为本。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调节能力,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使其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健康心理,侧重于个人情感层面。虽然两者的育人模式与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两者的深入融合,其实是教学中的互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此来依据学生实际心理需求,开展思政教育,促使思政教育更加科学合理,增加了实效性,在实践上也能够促进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在实际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拓宽思政教育视野,丰富教学形式与方法,采取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案例研讨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寻相关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中。
        2.4 探索网络信息技术下两者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世界已经成为其第二个学习主要课堂。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参与话题互动可以不加掩饰地释放自身观点,由此表明,这是了解学生最新的真实思想和内心动态有效途径,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办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互联网教育平台,因势利导地实施理论宣教工作。
        3、结语
        在思政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中,需要高校教师重视心理教育的融合,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地开展活动,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地开展活动。

参考文献:
[1]  陈建甫,李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11(9):161-162.
[2]毛伟娜.协同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学周刊,2019( 35) : 12.
[3]张梅英.协同创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发展之路[J].高教学刊,2019( 23) : 26-29.
[4]宋卉.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23) : 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