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思政网课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吴林江
[导读]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淡漠,对历史、党史了解不足,理想信念不坚定,
        摘要  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淡漠,对历史、党史了解不足,理想信念不坚定,抗挫能力弱,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现状令人担忧。作为一名思政战线上的新兵,在思政课教学中,力求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坚定理想信念,守好思想阵地。

        关键词  思政网课; 爱国主义教育; 启示
       
        2020年1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这是五年内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考察云南,两次考察,既是习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又明确了教育目的,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要求,是教育改革的指路明灯。
        疫情期间的一次思政网课,因备课内容针对性强,材料准备充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活跃,教学反馈效果较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现就从学生思想的现状入手,走进这一次思政网课,谈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是我们民族的根、党的根,也是我们民族的魂、党的魂。文化要靠历史去传承,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当代大学生缺少对历史、党史的兴趣、关注、学习和了解,缺乏自信,精神脆弱,盲目追求时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就业压力大导致心浮气躁,增加教育难度。
        理想信念不坚定,抗挫能力弱,把大学当成休闲、度假、交朋友、谈恋爱的阵地了。一阵摔打后早已经遍体鳞伤,挂科、感情上的小挫折,当初入大学的愿望无法实现,理想目标总是达不到,自信心受到伤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未来无法预知的恐惧放大。大学生时代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不稳定时期,可塑性大,自我意识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分化,并有可能导致自我矛盾。基于此,正确引导和教育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政网课中的“教”与“学”
(一)结合时事“讲精神”
         2020年初,师生遇上了史上最长的寒假。为保障教学进度,响应学校号召,教师加入了“网课”教学中。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教材中已经来不及有这场疫情突发的内容,而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不期而遇,一个个为国之命运义无反顾的英雄用他们“逆行”的脚步诠释了家国天下的慷慨大义,奏响了爱国的主旋律,这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学校思政部及时增补了抗疫防疫,将其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在这场人与病毒不对称的较量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平凡中的不平凡,特别是涌现出了许多与大学生们同龄的95后、00后青年,义无反顾、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可歌可泣动人事迹,她们已然成为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主力军,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广大学子身边的真人真事,这就是他们学习的标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十八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就充分肯定新时代中青年队伍的力量。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人才、青年栋梁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的核心群体,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为此,网课第一讲,将准备好的一张张图片、视频展示给学生,从这场没有硝烟战疫的“逆行者”们入手,到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闻令而动的人民子弟兵、认真值守的警员、依然奋斗在岗的工人、守护家园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到所有的中国公民。

73岁的李兰娟、84岁的钟南山,一点点的感受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强大。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充分肯定学生们疫情期间居家不添乱,用实际行动表现了在这一场全民抗疫中最朴实的爱国主义。
(二) 结合疫情“讲团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论是经济,还是疾病,都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中国抗疫经过两个多月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疫情防控积极向好,在疫情面前,中国为全球提供防疫所需的口罩、防护用品、呼吸机等,体现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也展现了中国防疫的经验和智慧。疫情的大考,就是对两种制度优劣考核,是对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考验,更是对“四个自信”的大检验。
        为此,从“四个自信”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道路自信,疫情防控都离不开中国道路之下积累的物质基础和科技资源。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品格就是人民生命安全第一位。制度自信,抗疫斗争中得到了极大体现,特别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得到了充分证明。文化自信,中医药救治在这次疫情防控的亮点,极大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教学后更加坚定了师生的“四个自信”。同时,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一定打赢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
(三)结合疫情“明担当”
        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在教书育人中,更要坚守初心,关注“立德”和“明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让广大学生有直观的体验,让其在线下完成“我眼中的抗疫防疫”主题系列实践活动。学生积极行动,更有直接加入了家乡的防疫,亲身体验。课后作业反馈中更加地反映出整个教学取得的效果,学生们一幅幅用文字、图画、照片、小视频展示的“逆行”英雄、身边的平凡事,足以说明一切。一幅“咸宁别怕,我们来了”的漫画,显示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的无私精神;一段先从家乡20多年前的老照片开始,再到现今宽敞马路、整齐砖房的新农村景象,视频定格坚守村口“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头顶“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标语非常醒目,这是对如今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珍爱,全民自觉参与、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家国情怀、自律精神;乌云夹缝中一轮霞光刺破天际,地上的山花已露笑容,画中一行“风雨过后春更暖”醒目大字,这就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爱国,绝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的,爱国不分先后、不分大小,只要真正地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变为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增强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本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练好本领,将来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的爱国主义。
二、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不仅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人民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次意外的思政网课教学,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自信,一定要学习理解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利用此次疫情体现爱国热情,引导大学生,激励大学生,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在肩、不忘初心,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教育学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00,105-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