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课程,感受生活 ——寻找春天的味道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刘颖
[导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秉持“弘毅笃行”的校训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秉持“弘毅笃行”的校训,我们充分发挥校园内实践基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生活”为支点,以“实践”为主线,在朝向劳动和环境教育中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播撒梦想的种子,尝试研发特色课程——校园的中草药。
        学校将课程分为春、秋两个学期,根据类别分草本类、木本类,草本类包含单元蒲公英、艾草、车前草、丝瓜、薄荷等,木本类包含香椿、银杏、石榴、无花果、桃、金银花蒲公英等,通过任务清单,如:搜集整理生长特点的相关资、亲手种植、采摘、加工实地体验写出观察日记等、运用思维导图介绍药性药效、积累相关诗词、歌曲、故事等历史文化,引导学生通过识别—采摘—加工—应用,有侧重的开展自主或合作式学习活动,倡导围绕主题深入探究,更鼓励汲取博大精深中草药文化后的创意弘扬和创造应用。
        以“香椿”为例。在听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的谚语后,学生们产生了疑问,什么时间采摘香椿味道更鲜美?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椿芽适宜的采摘时间为每年的3月下旬—5月上旬,多数地区第一茬椿芽大致在清明至谷雨前后采摘,尤以谷雨前采收的最好。因香椿枝头的伤口怕晒,故采摘宜在早晨日出前进行,此时椿芽上有露水,芽体鲜嫩,枝头伤口愈合快。
        找到答案后,学生们跃跃欲试。但是在采摘的过程出现了问题,因为缺乏经验、采摘方法不太合适,摘下来的香椿散成一把零碎的香椿叶了。在认真观察、尝试和查找资料后,学生们发现采摘时要选择香椿的嫩芽,尽量完整些,多采用掰芽法,即将萌发出的嫩芽从芽基部整个掰下。采收后隔20日左右,由侧芽、隐芽萌发的新梢长至10厘米以上时采摘第二茬。采摘第二茬时可以隔1个—2个芽采收1个芽,或在每个枝上留2片—3片下部叶为树体提供养分,一般只连续采收两茬。采摘以芽色紫红,芽长10厘米—12厘米为佳。第一茬的香椿采收宜早,当椿芽长到10厘米以上、不超过15厘米时采收,此时采收的椿芽肥嫩、无纤维、品质最好,是椿芽中的上品。在高处采摘时要注意安全等注意事项。

学生们在亲近自然中进行了“观察——探究”环节。
        香椿味道鲜嫩,做法也很多,学生们都想尝试下厨。有的学生在清洗香椿时发现:香椿中会夹杂些灰尘、杨絮等,简单用水冲洗效果不太理想,在清洗时可以在水中加一点食盐和醋,浸泡十分钟,之后再冲洗几遍,这样能把香椿清洗的更干净。学生们尝试了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炸香椿、香椿煎饼等不同的香椿做法。同学们还学会相互提醒、温馨提示:切菜时,用刀要小心,手指后勾,用指关节抵住刀面。使用煤气最好有家长陪伴,倒入花生油前一定要烤干锅中的水,防止溅伤等。学生们在“制作——加工”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看到家人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们特别自豪,纷纷感叹:自己做的菜特别香。 
        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做到了两点。
        在选题方面我注重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很好地切中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我又把学生各自的兴趣关注点进行了整合,使选题更有秩序,为学生分组研究提供便利条件。他们与自己兴趣一致的同学结成小组后便可以很快地开展实验探究学习,这样会使每位同学都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其次,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教师听之任之,就会严重挫伤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知欲,而且还会使探究活动停滞不前。在实施过程中,我时刻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播和督促。比如学生在拟定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往往会拟定出一个看似完美,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实际操作的计划,这时我会指导学生修订计划,重新制定一个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有的小组不知道该如何制定一张调查表格,我就跟同学们讨论研究,帮助、引导他们很好的完成表格的制定。与此同时,我还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等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参与,并开发了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乐在其中,这样的课程丰富多彩、快乐而有情趣。让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带给植物的变化,通过亲身体验,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劳动知识,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并且在他们在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播撒积极向上的种子,我想这是“课程”的根本,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