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宜昌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朱巧莉
[导读] 湖北省宜昌市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开展了积极探索
        【摘要】:湖北省宜昌市在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尝试,借此东风,宜昌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条件大幅改善,服务效益显著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增长。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图书馆作为最为熟知的公共文化场馆,其全面发展尤为重要。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宜昌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公共图书馆持续快速发展赢得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其转型升级、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5年,湖北省宜昌市成功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至2019年3月,宜昌市正式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四年间,宜昌市从综合改革、社会化发展、全民阅读、志愿服务等各个方面出台文件16个,由此可以看出宜昌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和公共文化长效运行管理体制等方面给予了全面保障,全面推动宜昌市公共图书馆在基础设施、均等化发展、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升级,并不断提升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1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图书馆的场馆,是吸引民众的重要空间,是面向民众提供培训、展览、讲座的重要场所,是图书馆建设的基础设施。在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中关于图书馆设施设置率、达标率等指标等级,推动了基层图书馆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升级。

       
        宜昌市在2014年开始着手准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图书馆(文化场馆)基础设施方面,同创建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尤其是在乡镇、村级建设上。市、县级公共图书馆馆不健全、部分场馆设施陈旧、功能不完善;15%的综合文化站不达标;30%的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不达标。
        为着力解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等问题,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按照国家、省有关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宜昌市出台了系列文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效能化要求,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截至2018年,宜昌市市、县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1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300㎡以上、1604个行政村(社区)中159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达到200㎡以上,达标率99.4%。
2均等化服务质效纵深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1]。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旨在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和互通,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最佳诠释。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4—2016年)的通知》中,都对宜昌市总分馆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市图书馆作为城区总馆,在城区建立60个社区(村)分馆(流通点),形成总馆以6千米为服务半径,分馆(流通点)以2千米为服务半径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以县市区图书馆作为所辖区域总馆,与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对接,分别建立不少于20个分馆(流通点),形成总馆以3千米为服务半径,分馆以2千米为服务半径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实现图书资源区域内统一采购和配置,优化文献资源布局。
        2016年宜昌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实施方案确定,以市馆为中心、区馆和社区分馆为节点,全市流转,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有序建设,2017年1月,第一批30家社区图书馆分馆正式挂牌服务,到2018年,全市建立了60多家分馆。“图书馆总馆+社区(村)分馆”的实践模式,覆盖区域内所有公众,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各类数字资源共享,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捷性,不断实现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发展。
3数字化水平全面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其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公众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日益凸显,它是支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服务范围的不断延伸、服务手段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式[2]。
        宜昌市数字图书馆先后经历书目电子化阶段、资源数字化阶段、数字资源服务阶段。早在1996年,市图书馆引入ILA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并将图书馆馆藏的40万册图书数据录入,为读者提供数目查询服务,开启了宜昌公共文化数字化的新篇章。市图书馆持续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到2009年,资源已达到近1TB。2010年,宜昌市数字图书馆网站建成。2014年,宜昌市移动图书馆APP开始投入使用,同年底,宜昌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线。
        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的框架下,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数字资源的飞跃式扩充。按照《宜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4—2016)》,市级数字图书馆建设2个以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可用数字资源达20TB,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3TB;二是扩展丰富了数字化服务方式,24小时自主图书借还系统、数字阅读终端等设备的使用;三是提高了数字图书馆影响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智慧博物馆整合融通,成为“文化e家”的数据库,服务模式由孤立单一转变为联合互通的,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更丰富、更便捷、更专业的平台,实现了点单式定制服务,数字图书馆也为更多市民知晓、利用。

参考文献:
[1]金武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9,(5):1-8.
[2]吴昊.新技术应用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兼谈“公共文化云”建设[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1):26-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