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主要战略,因此,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公民法律意识,是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而法治思维及法治精神的建设与宣传应从青少年开始,在初中阶段通过法治教育,使青少年能够形成完善的法治思维,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目标体系建设、策略体系建设及法治素养三方面入手,具体研究如何利用课程校本化实施帮助初中教师更好的进行法治教育。
关键词:初中;法治教育;课程校本化;实施
在公民的基本素养中,法律素养及法律意识是约束公民行为,提升社会素质的重要素养之一。只有不断加强对法治精神及法治技能的宣传,使更多的公民了解法律知识,拥有法律思维,才能够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而普及法治观念,全面提升公民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法治教育。尤其是初中时期的法治教育能够在青少年形成思维逻辑及思维习惯的初期,使法治观念扎根于青少年的思想中,这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茁壮成长,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建构法治教育目标体系
1.1认知目标
以学生个人成长及社会生活所需为中心,带领学生学习相映的基本法律法规,为学生奠定基本的法律认知基础,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网络安全法等。为提高初中生的法律素养,还用带领初中生基本了解有关国家社会管理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法律,如刑法,禁毒法、国家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
1.2情感目标
首先,帮助初中生基本了解我国的法治原则,并使初中生认同且遵守我国的法治原则及法律法规。其次,帮助初中生形成守法意识,带领初中生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观念与公民意识。最后,帮助初中生形成遵法、守法、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法律信仰及法律精神。
1.3能力目标
首先,通过法律知识讲解及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展开,帮助初中生完善法律思维,使初中生能够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获取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提高初中生应用法律的能力,使初中生学会依法维护自身、集体及国家利益。
二、构建法治教育途径与策略体系
2.1加强法治教育课程建设
法治教育课程脚本化的落实主要依靠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完成法治教育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法治习惯。首先,应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质量,将法治教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接触法律的同时向学生展现法律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法治精神。教师也可结合现实问题,向学生具体讲解我国的法治政策,带领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使学生形成法治思维。其次,应设置专业的法治教育校本课程。法治教育不能完全依靠融入于其他学科像学生浸透,还应该以初中法治教育目标为中心,进行一至两门法律校本必修课程开发,从而使初中生真正接触的法律,了解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
2.2开展法治教育专题系列活动
法治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相对陌生且枯燥的,若仅是照本宣科的像初中生宣扬法律知识,既无法提高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也无法使初中生真正了解法治教育内容。因此,学校应围绕法治教育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切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自主获取法治教育知识。
目前,很多学校已陆续展开反制教育宣传活动,但其频率较低,且缺乏精心的设计,既不重视法治教育氛围的营造,也无法真正做到与生活接轨。所以,为提高活动的效果,学校应将法治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展开学法守法演讲会、模拟法庭庭审、法治建设社会考察、法治书画作品展,评总机社区宣扬法治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法治教育专题活动。
2.3建设校园法治教育文化环境
在对学生实施法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校园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文化环境往往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法治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下,学生更能够感受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等,虽不能将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完全概括,但学校需要将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教学进行统一的策划,让法治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使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能够结合法治主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4建立法治教育网络平台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学课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应用互联网和智能通信工具,依托学校网站建立起法治教育网络平台不仅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法律知识面,相对于传统的说教教育,利用网站教育,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有关法律的图文材料以及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法律知识,教室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QQ群以及社交平台等向学生推送与法治建设相关的信息,通过案例解说等方式与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同时让家长与学生实现了共同进步,促进其法律素养的提升。
三、建立健全学生法治素养评价机制
关于对初中学生法治素养的评价,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落实,一方面要明确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了法治知识,成绩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法治思维能力,能否利用法治的思维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自觉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同时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都是评价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指标。
为了对学生的评价更公平更客观,在评价方式上也应该采取综合式的评价方式,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这三个方面相结合才能够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检验学生的成绩,需要以书面考试或法律知识竞答等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检验学生的法治基础知识,法治思维以及法治能力;学生的日常行为则是要考量学生的日常学法守法的行为与态度,观察学生在接受法治教育过程中是否有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最后再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时,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或作品,这个部分更能够直观的展示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思想品德素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法治素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学校非常有必要将法治素质单独罗列出来,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裘高飞.构建初中校本化法治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7):74-76.
[2]谢婷,戴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初探[J].中小学德育,2018(12):33-37.
[3]戴慧.思想政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6):47-48.
[4]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135-139.
本文属于江苏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法治教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