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并且使得在外工作的父母无法安心工作;从长远角度来说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安全教育 创新
一、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并且使得在外工作的父母无法安心工作;从长远角度来说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通过对本开题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关于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我校教师教学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针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厌学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为实施兴趣学习法作好准备。
3、个案研究法。通过若干案例研究﹐进行比较﹐找到规律﹐以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按方案做好阶段性总结,在总结中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四、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分析
(一)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受教育的程度又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外出打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给农村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安全认识
1、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教育认识不容忽视
(1)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4、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防护能力较差。
(1)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2)交通安全知识的欠缺。一是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恶劣。近年来农村机动车增势迅猛,多数村庄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庄附近的公路上一天到晚车辆来往频繁,特别是一些摩托车和农用车驾驶人素质差,不礼让行人;还有相当一部分驾驶人属于初学者,驾驶资历浅,缺少行车经验,往往超速行驶,遇到行人就惊慌失措,儿童进入公路环境中很容易造成伤害。
(五)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复杂的社会、经济、家庭内部原因是产生留守儿童主要原因,由于这些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原因而有所调整。
1、做好留守儿童的父母工作
(1) 转变观念,加强沟通。家长要树立只有和学校、老师、监护人共同配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的观念,不能只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要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哪怕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个小礼物,都足以给孩子们惊喜。
2、做好学校“留守儿童”工作
(1) 摸清儿童底子,创建管理档案。
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每个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
(2) 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关爱”制度。
①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教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有了校长等领导的支持,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与正常的儿童相比缺少家庭的温暖,他们需要家庭从各个方面给予指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人的一言一行都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家长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另外家长还应该权衡一下外出打工与教育孩子成长之间的轻重关系。对于隔代监护人而言,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分地溺爱,过分地溺爱只会害了孩子,监护人还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避免孩子出现情感交流的空白。因此:
1、创办温馨小家,弥补情感空白。为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白,让他们在学校里有更好的归宿感,学校发动全体党员、团员、教师创办了“温馨小家”,为“留守儿童”配上爱心爸爸、妈妈,让爱心爸妈履行父母职责。这些爱心爸爸、妈妈必须熟知“孩子”的基本情况,熟知“留守儿童”父母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更多地与“孩子们”谈心,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多地给予他们帮助。
2、举行特色活动,塑造阳光心态。①开展心理辅导。学校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确定专兼职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工作制度。学校还定期不定期地给孩子们上团体心理健康课和各种讲座。②举行班队活动。开展“我留守,我快乐”、“在同一片蓝天下”、“爱在我们身边”、“让爱伴我成长”、“说说心里话”等主题队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激发自信心。③实现微心愿。为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实现自己的心愿,我们学校组织了全体“留守儿童”书写微心愿、全体党员教师认领微心愿活动。
3、构建评价体系,促进长远发展。对“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阶段,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根据“留守儿童”及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我们启动了以专家引领、专项督导和搭建平台、展示风采的发展性评价。①专家引领,专项督导。专家的专业引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每学期邀请教科研单位专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专家、大专院校教授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专题学术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座谈等形式,注重于根据具体个案进行的指导和研讨。
(六)加强社会教育
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儿童不同监护主体职责的规定,以及家庭、政府、学校、社会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以“救助保护”为主的工作机制。为得不到有效监护而陷入危机、遭受伤害的留守儿童,通过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的工作机制,及时提供有效帮扶,切实保障陷入困境的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远而艰辛的“工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提升。我们更呼吁社会各界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机制,创造真正属于“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让“留守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