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性培养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韦曼丽
[导读]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摘要: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教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很强,注重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是激发孩子情感表达,以及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科。因此,为了培养出拥有良好习性的小学生,本文将基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为语文教学渗透良好的“习惯意识”,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性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良好习性;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满足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要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护,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小学生内在心灵的成长,包括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重视小学生的大量阅读;课堂教学应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以下内容将针对小学生的良好习性的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性的意义
        “习性”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成良好的习性,能够大范围的改善人的生存环境、生活品质、未来发展等。小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习惯品性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一定要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要从严格要求学生的日常行为开始,抓好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从根源上严格要求学生,一切必须规范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督促学生,注重对学生展开规范的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之后的成长与发展[1]。并且,“语文”是促进人思想交流的重要学科,能够通过对文字的叙述,优化学生的情感表达,传送给学生助于成长的教学知识,教会学生运用语文,丰富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性
(一)规范朗读背诵的习惯培养
      朗读和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模式,因为朗读和背诵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2]。在语文教育课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教育,需要注重两点:①注意学生的普通话规范,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发音清晰响亮、不拖拉、不唱读、学会断句。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才能助于学生对课文思路和表达有一定的了解。②注意学生发音清晰响亮,由于很多小学生,会把读课文当作“游戏”态度不端正的去阅读课文,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若一位学生这样去朗读,自然会带动另一个学生效仿。这样对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带来困难,所以,在学生进行朗诵的时候,一定要规范学生的朗诵。对于胆子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这也是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品质,避免很多学生从小就养成唯唯诺诺的性质,要勇敢的表达自己[3]。
      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四年级语文上册S版的第一篇课文《绿叶的梦》展开朗读,要求学生进行分段式的朗诵,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评判,哪个组的阅读更加规范,声音更加洪亮,从而锻炼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表达。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课文的阅读,并且要求家长审核,在阅读的部分签字,确保学生的阅读计划实施,也促进了学生跟家长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
      我国是典型的礼仪之邦,从远古时代开始,祖先就对后人的教导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态”,在写字上也有很大的造诣。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写字习惯上,要求注重书写的规范、端正、整洁。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字的姿势,避免从小不良的写字姿势影响了学生的视力以及体态。要求学生坐正,挺直身体,教师可以示范一次正规的坐姿和写字姿势,让学生模仿,并且调动学生之间互相监督的习惯。因为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会伴随一生的,字写得好坏,写字的速度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控制写字的速度[4]。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第二单元的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布置默写的任务,先在默写前让学生完成古诗抄写的课后作业,锻炼学生写字的能力,再结合默写时,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周围,查看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规范,不仅能够优化学生的写字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记忆。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小学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倾听为主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讲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注意听讲,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不仅要注意听教师的表达,还要注意听同学之间的发言。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别人,对于听课时候容易走神的学生,教师要留意通过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上课的内容,以此做到监督的作用[5]。
      比如: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一只贝》让学生进行情境演练式的课文的朗读,要求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表达出贝的可怜和可敬,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势展现出来,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判。这样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并且养成仔细倾听的好习惯,若有不好好倾听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让他起来复述一遍之前那位同学讲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重归课堂。

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是当前教育体制下最适合学生情感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基本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对学生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引方向,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从规范学习日常开始,规范以后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因小学教育是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的课程,教育机构更要重视起来,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裴培.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王喜斌.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D].宁夏大学,2019.
[3]李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行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4]韩齐齐. 小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问题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5]徐美艳.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现状及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