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导向的单调教学方法。学生虽然掌握了教学内容,但由于没有付诸实践,长期无法记忆所学内容,这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模式、合作探究实验和实验反思,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并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初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策略和一种混合式学习,它通过在上课之前先提供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在家中研究新的学习内容,教师或其他导师准备的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使用在线协作讨论、数字研究和文本阅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课后学习。而在课堂中,将那些传统的被认为是家庭作业的活动,转移到课堂上,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们观看微课或者教学视频,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堂学习,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典型的课堂主体,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控制着对话的流程,因此,教师是课堂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教师通过讲授教学内容,提出课堂问题,学生直接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反馈。在传统教学课堂上,个别课程可能侧重于利用授课风格解释教学内容,学生参与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翻转课堂有意地将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时间更深入地探索主题,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机会,而在线视频等教学内容则放在课下。
翻转课堂也重新定义了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上,将家庭作业问题、活动学习以及其他学习实践放置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堂活动各不相同,包括:使用数学计算数学公式、开展学习实验、组织数学辩论或演讲、利用新兴的数学技术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数学问题等等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翻转课堂上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上,如发现数学问题、设计和解决学生问题,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数学难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在老师和同龄人的帮助下建构了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在翻转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更加个性化,而不是说教式的,学生在参与和评估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和构建。翻转课堂上一部分练习能够有充足的时间给予反馈,反馈后学生能够及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早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随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作用
利用数学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交流和应用技术的能力,以及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能够用到的教学技术,使学生真正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操作流程以及原理。
另外,学生可以学会利用新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其中需要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信息处理交流和实践技能,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新的教学背景之下,面领着很多学习的渠道,只有学生大胆创新,学会使用新技术进行学习。才能逐渐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应该建立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强对于学生定义和知识点之间的掌握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和锻炼之中,进而逐渐的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以及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1]。
通过翻转课堂,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时间,因为初中数学知识量明显增加,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课时应该合理的安排,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趣味性课堂,通过引入有趣的游戏或者小视频,将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之中,积极的参与到思考和总结的教学环节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数学课堂效果,缩短了数学教学的整体时间[2]。
三、结束语: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出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应该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今翻转乐土中对于数学教学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问题,得到全面的提升,翻转课堂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3]。
参考文献:
[1]李凤.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28-430.
[2]杨德才.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种方法的应用分析[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5-57.
[3]付开祥.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