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教师在积极展开数学教学环节中,应当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利用数学文化展开有效教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有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融合数学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我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感受到,在数学课堂上恰当的融入数学文化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今天数学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让学生单纯地死记硬背公式算理,而是应关注学生数学概念算理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是数字化与符号化的学科,因此有效学习具体的数学文化,可以引领学生在结合数学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改变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从数学文化的视角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1、关注数学发展史,传递基础性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些可以深入了解数学文化的学习平台,并合理性的选择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对于数学教学媒介的内容进行合理性的选择。数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媒介,将数学发展史有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组织学生积极展开学习,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具体的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对于数学文化历史多一些理解,有效发展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深化学生对于数学具体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国庆节、教师节与植树节的成立日期,然后给学生讲述每个节日成立背后的文化,促使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纪念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的作用,有效深化学生对于年月日的认识。
再如,利用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爱国主义和数学文化的教育。教学圆的周长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大约1500年前,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一研究成果比国外早了1000多年。学生了解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了数学文化素养。
2、注重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注重数学知识与文化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对于数学文化的有序展开与设计,则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做的则是注重将数学文化以及具体的知识之间进行充分有效联系,即创设数学文化情景,引领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师需要做到的对于课程教学的流程的合理性规划,引领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展开深入思考,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有趣的七巧板》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七巧板的发展历史: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之后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对七巧板进行探究,一起还原黄伯思请客吃饭时不同的小桌子的形状,有效活跃课堂氛围。
低年级数学课上,老师经常创设孙悟空,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 ,光头强,大熊,二熊的数学故事情景引入新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无意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尊重学生的差异,选取多元化的数学文化
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需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善于在教学环节中重点体现出来,对于某一知识的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老师则应当提前预设,意识到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是十分的丰富,智力发展不均衡,可能会对于数学概念产生误解,老师应当注重引领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并渗透相应的数学文化,尽可能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数学抽象概念学习的难度,合理性选取多元化数学文化,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例如《 元、角、分》教学过程中,对于元角分在学生的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但是由于学生的进行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对于元角分的认识停留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对于元角分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教师为学生讲述元角分的发展历史:用“元”作货币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的货币 “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加深学生对于元角分的认识。 然后在网上购买一些元,角,分的练习币,开一个模拟超市,分组活动,互相买卖,换算货币。通过学生参与真正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始终保持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4、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文化,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生活中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凝结了群众的智慧。《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解探索。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下五除二,七上八下,七成熟的牛排,做成此事有十成把握,商场亏本五折大甩卖等。中国古建筑故宫,天安门的对称美,圆组成的美轮美奂的图案等数学美。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支撑新栽的树苗,利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制造的学校伸缩门。这些都是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更体会到了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与艺术之美。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融入数学文化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老师应当合理选取数学文化,有效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芸.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80.
[2]闫红煜.数学文化观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初探[J].科技资讯,2020,18(1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