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高一数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高一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一数学;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习惯;的关系
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作为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学习成果的必要前提,而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确保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与教师加强交流展开合作,最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
从学生这一角度出发,传统高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将精力放置于数学知识的讲课这一方面,忽略了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一教学背景之下,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通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1]。从教师这一层面出发,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指导,这很难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难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得高一数学教学课堂十分乏味,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高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使得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2]。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仅要求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提前了解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展开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由于在高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知识容量较大,因此引导学生展开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3]。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标记,将其作为课堂听讲的关键内容,这不仅仅能够确保学生课堂听讲时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考水平。
(二)认真听讲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通过记笔记以及勾划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跟上课堂教学节奏。其次,应当要求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作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考,针对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应当严密准确的回答,并且探讨题目解答的其他方式,使得解题方法更加简便,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效率的听课状态,最终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动静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是一味地讲授,那么学生会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这对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才能够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和学进行有机结合,始终确保学生维持高效的听课状态,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多样性以及趣味性[4]。
(三)课后复习
复习实际上是针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展开再次学习,可以针对当下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之中,选取合适的复习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应当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力,作为学生也应当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展开课后复习。在上课结束之后,一定要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对知识点展开归纳,不能够急于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框架的构建工作。一旦遇到问题,应当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确保吃透知识点,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笔记整理、教材阅读等方式进行。其次,应当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针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思考,并且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了解作业的特征以及要点,最终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一些学生一旦遇到难题会直接放弃这种方式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对课堂知识进行温故,了解相关的公式定理,再对题目展开阅读并积极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最后,应当展开阶段性的总结,在一段时间学习结束之后,应当对该阶段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最终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在大脑中勾划框架,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化,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保障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累计错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题展开记录,对错题的原因以及类型展开分析,最终使得学生避免错题再错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错题类型进行扩充,最终使得错题成为学生复习的资料,学生在对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反思错误发生的原因,长此以往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5]。
(五)反思习惯
在课堂任务结束之后,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安排一些作业,学生可以针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平时解题过程中容易犯错误的难点进行记录,并且对当天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二次学习,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记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本堂课内容进行记录,之后对记录内容进行回顾,发表对于教师所讲内容存在的不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总结。与此同时,考后反思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根据每次考试过后的错误之处展开反思,了解自身没有掌握那一部分的内容或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针对题目的难易程度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进行解答,通过考后反思能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反馈,并不断改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侧重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一这一阶段的学习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时期,通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应当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单金侠.高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18.
[2]王旭潼.怎样学好高中数学——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2):354-355+362.
[3]王娟.自主学习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