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方永坚
[导读] 为了迎合乡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
        摘要:为了迎合乡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激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自主发挥良好的数学思维,展开独立的数学问题思考,教师往往需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打造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学习空间的数学课堂,为问题情境教学创建一个合适的教学阵地。基于此,笔者主要从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情出发,探讨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乡村小学的学生眼界不够宽阔,对外界的认知经验不够充足,往往在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会面临一定的数学认知障碍。但是小学生的心灵深处依旧会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学习需要,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探究者。而问题情境创设法的运用,可帮助乡村小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得当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改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薄弱点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一般需要尽可能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让学生充满兴致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满足他们希望学好数学的愿望。只是当前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不少的薄弱教学之处,影响了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也限制了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首先,在乡村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不强烈,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逐渐下降,不少学生很少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导致数学课堂的探究氛围比较浅淡,容易让学生再次陷入机械学习的困境,需要教师对此予以重视。
        其次,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水平不高,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一些具有较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学生抽象性数学思维、数学理解能力的发展[1]。
        最后,在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新型教学方式方法的引入与运用力度不够。比如问题情境创设法的推广运用力度不足,乡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能力尚未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影响了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进度。
        因此,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作为突破教学困境的切入点,采取可行的教学措施,推进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以问题情境创设为主要手段展开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可很好地改善当下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为此,教师可遵循新课程倡导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原则,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打造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一)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将生活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数学问题与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联系,能够促使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灵活地创设问题情境,无疑能够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被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之中的具体价值,有利于增强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让学生主动融入到生活性的问题情境之中,去自主发现问题,然后探寻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2]。在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增强,可驱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保障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效果。


        例如在“加法的简便算法”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常见的买菜结账现象,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周末了,小红到菜市场帮妈妈买菜,菜市场的青瓜为2.9元,菠菜为3.5元,西红柿的价格则为2.6元,请问小红买好这三种菜,总共需要支付多少元?你们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在这一问题情境下,学生可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题意和数学问题的算理。在问题情境最后一句提问的引导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被激发了,他们发现的问题有:若是小红只想买青瓜和菠菜呢?需要支付多少元?若小红只想买青瓜和西红柿,又需要支付多少元?如果小红最终决定要买的是菠菜和西红柿,那么她该支付多少元?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更加自主地展开问题探究学习。而且学生在个人生活经验的加持下,可以有效理解加法简便算法的算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乡村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不宽阔,认知能力也不够高,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注重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突破现有的认知障碍,使其更好地理解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学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图形运动(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比如蜻蜓的翅膀、蝴蝶的翅膀、正方形的草田等等,你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吗?可以举例子证明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下自主提出了问题:“风车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当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时,能够知悉风车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没有对称轴,但是它却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探究学习情况,继续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拆开风车,分别将风车的几个部分放在不同的方位,那么这些图形究竟要怎么运动,才能得到一模一样的图形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促进学生展开深度的学习,有利于驱动学生自主展开思维活动,探究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让学生开展“走小格”的操作活动,将图形的运动过程直观化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数学问题探究能力。
        (三)采用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乡村小学生对游戏的兴趣爱好是比较明显的,甚至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从这一点入手,将游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创设相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能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强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主动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然后解决这些已被发现的数学问题[4]。
        例如在“观察物体(三)”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参与到堆积木的游戏过程中,然后为其创设问题情境:“堆出自己想要的积木作品之后,你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几个方位来观察看看,自己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图形?你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有的学生堆出的积木作品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正方形,于是提出了问题:“改变积木形状之后,看看还能得出什么图形?”也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已经知道的三视图,我究竟找到多少种积木摆法呢?”由此看来,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他们发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当学生不断提出了问题,又不断解决了问题,那么他们在这节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无疑是比较理想的。
        结束语:
        问题情境创设法是可以改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保障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努力让学生受到启迪,使其在良好的问题意识下主动展开数学问题的探索,学会主动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多种数学学习能力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霞.创设问题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J].现代农村科技,2020(06):102.
[2]宋雪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17):141.
[3]沈国良.创问题情境  激学习活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19-20.
[4]梁亚瑜.创合适情境  引主动学习[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