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积教学是极其关键的部分。可以说,小学数学面积教学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空间观念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它关乎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面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面积学习中的误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面积教学;解决策略
1、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几何积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而在此之中,对图形面积的求解问题至关重要。在小学三年级时,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中面积相关的知识,因而很容易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正确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面积问题,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开展小学数学面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面积教学的特点,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面积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2、小学数学面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通过对小学生所进行的面积教学,能够有效使学生形成对图形的感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以及技巧,进而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去通过图形面积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就实际来看,由于图形面积相关的知识较为复杂,加上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思维能力,因而在对图形面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真正的理解相关的知识要点,对问题的解决大都也是套用公式。例如,在对三角形面积进行求解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盲目套用公式,把公式列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或者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中,错误的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于学生缺乏对图形面积的理解,进而很容易对图形面积的求解产生错误判断。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太过依赖于教材,没有充分的串联前后的相关知识,这就让许多学生无法把握图形面积知识间的联系。
3、小学数学面积教学的有效策略
3.1优化课堂导入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导入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胡搜,课堂导入的好坏,将会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造成影响。合理而有效的课堂导入,将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面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优化课堂导入,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被有效的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课堂。
例如,在对“认识图形的面积”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涂色比赛”活动,在课堂中,先要求两个学生给两个不同的长方形涂色,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哪个学生先涂完。这样,课堂氛围就将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以比赛的形式来导入新课,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图形大小的概念,以便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教师还能够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不管是使用哪种导入方式,最重要的就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图形面积是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不但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学习过程枯燥,如果在面积教学的导入环境当中,教师无法充分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对此有足够的兴趣,就会使得教学目标变得难以实现。所以,教师必须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教学内容,不断的对导入方式进行优化,促进面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优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传统的面积教学手段非常单一,许多教师都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原本直观的面积教学变得复杂起来,学生学习的难度变得更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面积教学的效果。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收单,以提高图形面积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多彩。
例如,在对“面积单位换算”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能够理解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在数学教材当中为学生所讲述的知识并不能够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给学生动态的展示不同单位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并且还可以大大节约课堂教学实践,让教师能够更好的去对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
信息技术手段在面积教学当中的应用,不但是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所做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几何图形自身的属性决定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直观思维对几何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要在面积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融入信息技术,从而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4、结语
总而言之,面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着学生今后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在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面积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娟.小学数学面积计算中若干易错问题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