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科研对于中职一线教师来说并非易事。在参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之后,受益匪浅,项目组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师 教科研 能力形成 微说
作为中职学校一线教师,繁重的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之余,时常反思自己,教科研与我很远吗?2017年6月有幸参与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500)。三年来在项目主持人山东省齐鲁名师黄河军老师的带领下,经过项目组十名成员共同努力,研究改进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探索了“互联网+形成性”评价机制实现的平台,结项成果得到鉴定专家的好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项目研究成果描述
1.构建了“一体二面四维N点”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把教学的评价机制作为研究主体,构建了“124N”教学评价体系。“一体”指教学评价机制主体;“二面”是指结果和过程评价两个方面;“四维”是指作品、教师、小组和个人评价构成四个维度;“N点”是指根据课前、课中、课后需要,依据学生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设计为多个独立可选择的重点指标项目。
2.形成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机制。研究项目将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紧密结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借助泛雅平台对课堂实时反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教与学全流程贯通,建构了“互联网+形成性”教学评价机制。
二、项目研究过程
1.调查研究,确定选题。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项目组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各专业部的英语老师、不同层面的学生、就业或升学的毕业生开展座谈交流调研,发放了560份调查问卷,汇总问题,分析原因,开展了解决方案的探讨,为项目选题及研究储备一手资料。
根据调研结果,项目组决定围绕中职英语教学评价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拟通过探索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机制,促进学生英语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达到知识和技能双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教学评价的助教、助学作用,项目组将互联网植入项目,形成“互联网+形成性”的项目研究主题,以此实现“创新”的目标,据此确定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这个选题。
2.查阅文献,胸有丘壑。为有效实施项目研究,抓住项目“牛鼻子”,避免研究重复和资源浪费,项目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每人撰写了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以详细了解国内外中职英语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度及取得的相关成果,从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点。
3.深入研究,实践探索。为避免项目研究与实践两层皮,项目组在共同研讨后,达成统一的思路,即中职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关键要看教学效果如何保证,学习效果怎么达成,而通过适切的评价方式落实到上述关键点上尤为重要。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项目组把实用的英语导学案的编写作为突破口,将导学案的课前预习、导入、课堂教学、练习与检测、布置作业、总结与反思六部分植入评价要点,形成系统的“一体二面四维N指标”124N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优化了英语教学评价操作流程,构建了“互联网+形成性”评价机制。
4.设计活动,激发兴趣。活动是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项目组注重系统科学地设计各类各项教学活动。项目组采用把教材内容迁移出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如举办情景模拟、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兴趣小组、组织参加英语技能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生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中期总结,修正评价。根据项目研究进度,项目组按时进行了中期阶段总结,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对项目中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在评审专家们的指导下,项目组对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方案调整、目标及进度等纠偏。结合项目研究进程,期间发表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6.持续推进,完善提升。项目组深入研讨了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与教学标准的深刻内涵和应用对接,对比分析了实践与研究目标的一致性、可行性,保证了项目研究的适用性。基于“评价要坚持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考核和评价原则,结合学校开展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改革,项目组反复修改,完善了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流程,对124N英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N指标要素做了详细的筛选与补充。
7.成果总结,经验推广。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项目组终于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崭新的124N评价体系,创新的“‘互联网+形成性’评价”机制,成功的试点班级实践结果,良好的英语技能大赛比赛成绩,可供借鉴的平台模式,加以专家的一致好评等,有力佐证了项目研究目标的实现。研究成果在学校语文学科中进行了应用,学科教学成绩有了新提高。
三、教师进行教科研应具备的能力
1.甘于付出,品质坚毅。做教科研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体力,曾经为了厘清一篇文献综述,为了准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为了编制导学案、出版教材、汇编资料,为了做好调查问卷,推出精品课,为了制作课件、教案……伏案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能力的提高只是收获的一部分,项目主持人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更让我们感动。他既要统筹项目研究的进度,还要关注研究的每个细节,凡事都要过问,牺牲休息时间是常事,熬夜更是司空见惯。所以,若是没有甘于付出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想要做好教学科研是不可能的。
2.善于合作,注重团队。项目研究任务繁多,各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完成,各司其责是基本,善于合作更关键。要保证项目研究顺畅,就需要汇聚每一个成员的能量,精诚合作,密切配合,才能打开灵感,推出创新思路,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成果。项目组正是基于良好的团队合作,才得以如期结项。
3.勇于创新,联系实际。创新是科研的核心和灵魂,没有创新,研究就失去了意义。创新就要积累,足够的积累是创新的基础,这个过程是辛苦的。创新就要联系实际,问题都是在现实中解决的,只有基于问题、联系实际,不断的改进和突破,才会找到别人不易找到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景志远.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03)
[2]李冲锋.教师如何做课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5)
项目介绍:《中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2017.6-2020.12)系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7500,项目主持人黄河军,项目组成员有翟颖敏、范桂芝、张巧玲、叶秋香、殷韶霞、于晓霞等。本项目于2019年12月经专家组鉴定,验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