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校美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钟昕池
[导读] 盲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面临着认知事物困难、
        摘要
        盲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特殊性而面临着认知事物困难、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实际操作和创作过程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当前盲校开展美术教学的工作重点并不在美术技巧的教授,而是在对盲生想象力的开发、认知的塑造和心理机制的健全上,这项工作对于培养盲生的审美意识和塑造盲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盲视生;想象力;心理困境
        盲校学生的美术课程基于学生的特殊性,而注定与普通学校的美术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侧重点、教学内容上有着千差万别的不同。盲人美术课程的教育内容,不是以单纯的绘画技巧传授和知识传播为目的的,而是要贴近盲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构造其对美的认知,激发其对生活的自信,培养其想象能力,帮助其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本文将从盲校美术课堂教学的难点出发,对盲校美术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教育方式做出浅析。
1.盲校美术课堂教学难点
1.1盲生难以认知事物
        视觉是人类认识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获取、感知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盲生因为这一渠道的缺失,造成他们对外界事物认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视觉获取直观认知,只能通过以手代眼、以耳代目的方式来进行摸索。这其中,后天目盲的学生对自己视力尚存时看到的事物或许还有一定的认知轮廓存在,但这种轮廓也会随着目盲时间的加长而逐渐失真,在面对未接触过的新事物时,其就与先天目盲的学生一样,无法形成精准的感知。在我们的常规认知中,没有直观的观察印象和认知体验,也就无从感受事物形象,更难以进行美术创作,这也正是盲校美术课堂所面对的最主要的教学难题,因此,在授课中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办法调动起盲校学生的其他感官来完成这一认知过程。
1.2盲生心理活动复杂
        身体障碍往往会带来心理障碍,盲生们无法通过视觉感知外界,对他们来说,外部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危险的、难以辨别的,因此他们往往处在一种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当中,其性格多偏于胆小和多疑,在授课过程中,他们既恐惧自己随意活动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又担心自己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是畸形的,会惹来嘲笑,所以变得不敢发挥,极度自卑,产生对美术创作的抵触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1.3盲生造型能力较差
        在完成对事物的认知,并接受创作建议后,盲生们需要面对的就是创作过程中的操作问题了,同样是因为视力上的缺陷,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外界事物,而十分缺乏,难以形成准确、细致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不精准等实操问题。这些问题的频繁产生,对上述提到的盲生心理问题,又会形成负面的反馈,因此这方面同样是盲校美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
2.盲生美术课堂教学重点分析
2.1培养盲生创造想象力
        要更好地完成对盲生的美术教学,首先就要让盲生们能成功地对要描绘的事物形成认知,培养盲生自身的想象力。对此,盲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侧重于激发盲生们的创造性的想象力,对他们作出启发式的引导,尽量让盲生们能亲手接触到美术绘画的目标,对无法直接接触的环境,可以通过放大的音频对盲生们作出提醒,让他们意识到环境构成的因素都有哪些,努力给予他们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对他们提出的想法和观点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以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让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想象到的事物是可以通过美术绘制出来的,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盲生们的创作兴趣。


2.2健全盲生心理机制
        类似盲生的残障人群,他们的心理特点敏感、多疑、脆弱,却往往包含善良之心,并且更能沉得下心来,这种种的心理特质其实对美术学习都是有所助益的,甚至是十分契合,只是需要美术教师在这方面做出积极的引导,以安抚他们的心理状态保持稳定。
        此外,要想真正打开盲生们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间,就必须要让他们产生乐观的情绪,避免因身体上的残障而长期处在一种悲伤消极的心理氛围之中。有了乐观的情绪,他们才能更好地回应美术教育对于他们积极性的调动,努力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大胆创新,让他们的思维随着美术创作而发散出去,发挥出他们作为创作主体的作用。让盲生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审美体验。
2.3科学教授盲生们认知手段
        有了想象力和开始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盲生们需要面对的就是美术课程中的实际操作问题了,这一问题对全盲的学生来说,目前仍旧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必须依赖于美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让盲生们学会科学的以手代目来接触事物,形成形象认知的方式。比如说方位词的概念、不同手型的概念,对几何形状及其边、角、对角线等中心元素的认知、对支线、曲线的认知,如何借助手型的变化来描述自己触摸到的物品,如何分辨自己触摸到物品的几何形状等特征,在触摸过程中应当对哪些细节形成主义和认知判断,对一些基本的词汇含义形成符合概念的想象等等。
3.盲校开展美术教学的意义
3.1培养盲生认知美的能力
        在我们一贯得认知当中,对于美的认知都是依赖于视力的,但美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由审美主体观察并创造出来的,盲生们固然没有视力,无法对美进行视觉上的直接欣赏,但是却仍旧有认识美、欣赏美和理解美的权利。盲校的美术课程的开设,与其说是让盲生们学习绘画技巧,其实更多的还是培养盲生们对美的认知和审美意识。就比如说,通过不同纸张手感、质量和笔触上的比较,让盲生们对不同类型的纸张分别适合进行哪种类型的艺术创作,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形象的调整和修改,如一朵野花,最终形成一个带有审美性质的认知形象。这种美育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能让盲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出正确的审美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2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
        盲生们因为身体方面的因素,长期处在一片黑暗的世界当中,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的心灵也处在黑暗封闭的环境当中。开展盲生的美术教育,是让盲生们通过想象力的激发,产生对色彩的认知,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乐趣,健全其对生活的信心,而且美术课程时常要求的合作工作的开展,更可以为促进不爱交流的盲生们之间的互相的沟通交流,让盲生们的心灵不再闭锁在黑暗与孤独之中,能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让盲生们能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沉浸到美好的意境中去,培养起自信、乐观、热情的良好人格。
3.3为盲生提供生存手段
        现如今很多盲人都在通过盲校学习的美术美工课程,积累了一定的美工制作技巧,并在毕业后,通过制作、贩卖这类美工物品为生。解决盲生们毕业后的独立生存难、就业难问题,也的确是盲校美术课程开设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盲校美术教育过程中不可将这一点作为最终目标,进而导致太过注重美术作品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让盲生被动学习的不良模式,这并不利于盲生们的精神培养和未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玉文,盲校低视生绘画课教学策略研究,现代特殊教育,2019年12月:53-55
[2]吕建华,盲校美工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32期:241-242
[3]蔡兵,用信息技术打造五彩盲校美术课堂,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23期:51-52
[4]李善军,盲校美工创新教学初探,教育教学,2003年第02期:36
[5]朱玲会,浅谈盲校美工可乘的教育功能及教学建议,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2月:31-32
[6]杜一秀,让美在之间绽放——谈美育在盲校美工教学中的渗透,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7月: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