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总书记执政以来,多次提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所谓,“家齐而后国治。”[ 参见:《礼记·大学》]因为,许多社会问题源自家风。人民日报说:“国风之本在家风 家风之本在孝道”,那么,孝道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本文将对此加以简单论述。
关键词 孝道 和谐 民族复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大力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传统美德。习总书记一方面以身作则,孝敬父母; 一方面大力推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孝道,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孝道的核心意蕴
(一)孝道是人性的根本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出自南北朝·庾信《徵调曲》。]。”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孝经》[ 参见:《孝经》汪受宽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的生养,没有儿女之身。况且,正如《孝子经》曰:“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儿女出生之时,恰是父亲担忧,母亲蒙难之日。因此,传统上,中国人一向把自己的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把这一天视作是对父母的感恩日。南怀瑾先生每逢生日,一向不愿有人为他祝寿,常作“母难日”诗表达对父母的哀思,正如《诗经·小雅·蓼莪》[ 参见:《诗经》讲义 傅斯年 中华书局 2014.]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增广贤文》[ 参见:《中华经典诵读: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所以说,鸟知反哺,羊知跪乳,不孝父母,禽兽何如?正如《增广贤文》曰:“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那么,何为“孝”呢?从字形结构来看,“孝”字上面是个“老”字头,下面是个“子”,《说文解字》[ 参见: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中华书局 2015.]曰:“孝,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就是说,为人子女,要有对父母的恭敬之心,并承担起瞻养父母的责任。“小时父亲常背我 现在轮到我背他[ 参见同标题网络新闻]”,16岁的刘富源只身照顾瘫痪的父亲。“小时候娘背儿,娘老了儿背娘[ 参见同标题网络新闻]”,50多岁的程英锐担心母亲看不见,背着85岁的老母亲,挤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天安门前,儿子肩扛老父亲看升旗!这一幕看哭多少人……[ 参见同标题网络新闻]”他们的行为恰是对“孝”字的诠释,也让世人深受感动。“儿子当街殴打老母遭路人扇耳光[ 参见同标题网络新闻]”。《劝孝歌》曰:“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孝敬父母,令人感动;不孝父母,人天共愤。足见,孝道是人性之本。
(二)孝道是人类的共识
人类有史以来,主要有五大文化主流:三大宗教和中国的儒、道思想。从西方文化来看,天主教“十诫”、基督教“摩西十戒”、伊斯兰教《古兰经》,都有“孝敬父母”的简单表述。而在中国文化里,孝道是一项重要内容,专门论述孝道的经典很多,包括:儒家的《孝经》、道家的《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佛教的《孝子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等。其他如,儒家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道家三善书等,佛教的《地藏经》、《盂兰盆经》等,也都有对孝道的论述。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一方面,孝道是人类的共识;一方面,在孝道文化上,中国文化优于西方[ 另参:人民网,《孝道:中国优于西方之道》]。
二、孝道的时代价值
(一)孝道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为什么说孝道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的本源呢?
1、孝道使人爱国
人们常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其实不然。《孝经》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君”即是国家领导人,是国家的代表,所谓忠于君,其实就是忠于国家。《忠经》[ 参见:忠经全集 陈才俊 海潮出版社 2011.]曰:“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可见,君子之孝道,必然包括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因此,不是“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是“自古忠孝本一体”。
岳飞谨遵母命,“精忠报国”,最终成为一代民族英雄,名垂青史。洪承畴叛国投敌,欲迎母入京。其母见之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洪承畴疾走得免,其母即买舟南归,不再认他[ 参见:《清史列传》 王钟翰点校 中华书局 2016.]。想想,天下哪有父母不愿子女为国争光而感到荣耀,又哪有父母希望子女叛国而辱没父母、祖先的呢?可见,为国尽忠是大孝,背叛国家是不孝。曾子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懂得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同时,中华民族又是最有骨气的民族,视道义、民族大义重于生命。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参见:《论语·卫灵公》]。”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参见:《孟子》一本通 胡承楷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5.]。”《礼记·曲礼》曰:“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古至今,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不惜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所以,《千字文》[ 参见:《千字文全解》 李小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曰:“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再次说明,“自古忠孝本一体”。
2、孝道使人敬业
《孝经》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 参见:《论语·学而》]?”忠于职守,遵守职业道德,即是孝道。和平年代,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黄旭华老先生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正是“中于事君”,也就是报效国家的最好体现。可见,为国尽忠,即是大孝;自古忠臣,出于孝门。所以,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在各自岗位上忠于职守的人,都是大孝。因此,正如新华网报道[ 参见网络新闻:《方强:全国红军小学要先讲孝 不知孝道如何谈爱国》]所说,学校应该讲孝道,否则,不知孝道,何谈爱国?
3、孝道促进和谐
重阳节时,习总书记常常会亲自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习总书记就是这样一个重视家庭、重视孝道的人。《大学》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国家领导重视孝悌之道,国民就会尊敬老人,尊重长者,可见,弘扬孝道文化可以助力社会和谐。“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参见:《孝经》]。”人若无礼,有辱父母,所以,心存孝道的人,不但不会犯罪,而且待人以礼。进而,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参见:《孟子·梁惠王上》]”,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
(二)孝道有助于促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1、孝道使人自爱
爱惜身体、珍惜生命是报答父母、报效国家的第一前提。《中国教育报》报导,“又一危险游戏在青少年中传播,严重或致死[ 参见同标题网络新闻]!” 2014年世卫组织发布《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的报告,关注全球自杀问题。而早在2011年06月,《半月谈》报导,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 参见网络新闻《数据显示我国有1亿精神病患 每年28.7万人自杀》]。
自残、自杀的原因不只出于无聊或者抑郁。有人因好奇而自残,有人因向异性表白失败,因手机被家长或老师扣留,甚至因与家人争吵等原因而自杀。总之,自残和自杀都是出于对身体或生命的极不尊重而导致。
《孝经》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曾子曰[ 参见:礼记译注(上、下) 杨天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吕氏春秋?孝行览》[ 参见:《吕氏春秋译注》 张双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载:“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如果人们都能深刻理解,身体是父母所给,要倍加珍惜。只有爱惜身体,自爱自重,才是孝道,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社会,又怎能自残、自杀呢?
2、孝道减少犯罪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孝道的普及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和和谐:
(1)孝道减少亲情犯罪
亲情犯罪的增加令人痛心[ 参见网络新闻:《大学生争吵中掐死母亲 郑州今年的亲情犯罪增多》],其中不乏一些父母成为受害者的人间悲剧。学习传统文化会让人懂得感恩,而孝道就是最好的感恩文化。因为,仁爱之心,可以化解嗔恨。所以,诵读经典,感悟孝道,一定会减少亲情犯罪的发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参见:《弟子规》]。”悌道也是孝道。看到那些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悲剧,不免让人想起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豉,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兄弟相残,父母痛心,怎能不亏孝道?
(2)孝道减少社会犯罪
《孝经》曰:“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为什么呢?因为,身为帝王骄奢淫逸政权败亡,身为大臣胡作非为必受刑罚,身为平民与人争斗,动用凶器,易发凶案。所以,这些行为都是不孝。如果人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孝道,懂得了这些道理,那么,各种职务犯罪、各种激情犯罪必然减少。
《礼记·祭义》中,曾子谈到五种不孝:“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就是说,日常言行不可猥琐不庄重,爱国敬业不可有失职,为官不可违法或滥权,与人交往不可有欺诈,保家卫国不可不尽力。人们依此而行,污言秽语、骚扰性侵类事件必减少,损害国家利益、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必减少,官员违法违纪的行为必减少,诈骗案件必减少,军人失职的行为必减少。
孟子也曾谈到五种不孝的行为[ 参见:《孟子·离娄下》],包括:“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人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因“啃老”而导致的各种犯罪会减少,与赌博、酗酒相关的犯罪会减少,遗弃老人的犯罪会减少,色情犯罪或情杀犯罪会减少,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犯罪会减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参见:《弟子规》]。”可是,竟有父母带着未成年儿子去盗窃,甚至唆使未成年儿子去抢劫[ 参见网络新闻:“只因装修抽材料 无知父亲带未成年儿子盗窃”;“父亲唆使未成年儿子抢劫出租车”]。遇到这些情形,子女应该怎么办呢?《孟子注疏》曰:“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不孝也。”《荀子·子道》[ 参见:荀子全译 蒋南华等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弟子规》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庄子·天地》[ 参见:庄子研究 陈红映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孝道并非教人简单地去盲从,而是教人要以道义为标准。懂得孝道的人,自己不会犯罪,也会劝阻父母犯罪,还会教育子女不要犯罪。中国有一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实,孝道是最好的“预防三代人犯罪教育学”。《孝经》曰:“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弟子规》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人若知孝道,终生不为恶,又怎么会实施犯罪呢?
3、孝道催人上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上进,孝道则是催人上进的最大原动力。
晋朝赵志小的时候,一天早上在学堂读书。听到父亲赶着小牛上山放牛的吆喝声,忍不住放下书哭了起来。先生问他怎么了?他说,刚才赶着小牛经过学堂的就是我的父亲。只恨我年纪太小,不能尽快成就事业,使老父亲还免不了过着这样穷苦的生活,突然感到很是难过。先生听后感慨地说,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将来定有成就。从此,不但用心教他,并且免除他的学费。后来赵志长大,在东辽做官,政绩突出[ 参见:《德育故事》 庄海杰译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
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劝孝良言》曰:“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愤读圣贤。”《朱子家训》曰:“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传统上,读书人一向是心存孝道,志在圣贤,胸怀天下的。即便只是为了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也会发奋努力。更何况,他们都坚守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一个身体健康的大学生,毕业不工作,宅家14年后竟饿死[ 参见网络新闻:《大学毕业不工作 宅家14年后饿死》]。可悲的是,类似事件并非个案。先天残疾的崔万志,大学毕业求职无门。为了不拖累父母,他下定决心,自立自强,最终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面对不求上进、玩物丧志的大学生,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发文《致还在沉睡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人民日报再发文怒斥沉睡中的大学生:《偷过的懒,迟早会打脸》[ 前述两文参见同名网络报导。]。《劝孝良言》曰:“倘若逃学不发愤,先生打儿娘心酸。”《三字经》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天道法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见,不求上进,既亏于孝道,又悖于天道。一个人,若知孝道,若知天道,又怎会不求上进,玩物丧志呢?
不顾父母感受的人,往往堕落;愿意为父母而立志努力上进的人往往成功。《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中国古代“四大贤母”,因教子有方,为人们传颂。在中国历史上,坚守着“忠”“孝”的信念,怀揣着为父母争光、为国效力的理想,功成名就,“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者,不计其数。正如《跪羊图》所说:“孝顺子弟必名贤。”当孝道得以普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更早地实现。
三、普及孝道的路径思考
(一)家庭层面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国风之本在家风 家风之本在孝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孝道的普及,显然首先要从家庭做起。“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中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作为父母,言传身教的示范,是传递孝道的最好办法。
(二)学校层面
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核心。孔子曰[ 参见:《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从启蒙教育到义务教育,如果能将前述有关孝道的儒家经典纳入教学和考试大纲,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把古代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的重要指示,显然是普及孝道的最快的办法。孝道得以普及,必将为“礼仪之邦”的和谐中国打下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
(三)社会层面
习总书记看望敬老院的老人,是对全社会做出的最好的示范。孝道使人自爱、爱国,使人遵纪守法、减少犯罪,使人博爱、待人以礼、催人上进。难怪《孝经》中孔子说,历代“先王”就是用孝道这种“至德要道”,将社会治理成“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和谐盛世。当孝道在全社会得以普及,相信中华民族的和谐盛世必将重现。
参考书目:
1、《孝经》汪受宽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忠经全集 陈才俊 海潮出版社 2011.
3、《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980.
4、《孟子》一本通 胡承楷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5.
5、《诗经》讲义 傅斯年 中华书局 2014.
6、《中华经典诵读:增广贤文》[清]周希陶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
7、说文解字通论 陆宗达 中华书局 2015.
8、礼记译注(上、下) 杨天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9、《吕氏春秋译注》 张双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10、《清史列传》 王钟翰点校 中华书局 2016.
11、《千字文全解》 李小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12、荀子全译 蒋南华等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
13、庄子研究 陈红映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4、《德育故事》 庄海杰译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