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的案例挖掘、整理与推广研究 ——以《航天技术概论》为例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涂朝志 王瑜
[导读] 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
        摘要: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在高校专业课中结合专业内容引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本文以《航天技术概论》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内涵,从《航天技术概论》中挖掘思政元素,探索其实现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案例挖掘;航天技术概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如何做?这就给我们提出重要的课题。课程思政的建设刻不容缓。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老师独立承担的任务,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课程思政改变了以往思政课和专业课完全分割的局面,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中,使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而每一门专业课都有其学科特点,如何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也是高校和各专业教师们目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航天技术概论为例》,探讨其中思政案例的挖掘和推广。
一、《航天技术概论》中“课程思政”的概述
        从2014年“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出现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大讨论,赵继伟在《“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中讲到:“课程思政就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等关键词,则其涵义可以初步理解为: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周利方在《“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与途径拓展探索》一文中讲道:“‘课程思政’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融入高校所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使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内容、价值导向和教学机制的叠加,通过汇聚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开放的资源库,是一种新的思政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3]。张琨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命题与建设路向》中讲:“课程思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是对高校原有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质量的提升。”[4]沈树永则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对比角度谈到:“‘课程思政’与以往提出的‘思政课程’并非仅是词语顺序的颠倒,两者含义有巨大差别。‘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教学体系。既然是教学体系,教学中的所有课程都应该具有对学生的教育性,都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教学中形成‘大思政’的教学格局。”[5]程舒通在《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一文中提到“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其本质有两点:其一,不是课程思政化,思政化就否定了课程本来的主旨,忽略对课程本应有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政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是课程德育培养的一种途径;其二,有别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全程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政的三观内容融入到非思政类的课程中,体现的是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结合。”[6]
   从以上学者的观念可以看出,对于“课程思政”内涵的描述都大同小异。“课程思政”就是以所有课程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以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于《航天技术概论》这一门课程来讲,就是要以《航天技术概论》课程为载体,将其中所蕴含“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环节。
二、《航天技术概论》中思政资源的挖掘
        《航天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是航天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课程,是各类专业低年级学生航天课程的起步。主要内容包括类航天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概况,如航天飞行原理、航天器的构造等等。在这当中,隐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别是航天精神。因此,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本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手段,将这些元素科学、合理地融入到课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一)以“两弹一星”精神引领爱国主义教育
        《航天技术概论》第二章奋进中的中国航天事业,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其中蕴含了很多“思政元素”。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决定,1958年,我国开始制订了发展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中国航天技术和航天工业开始起步。经过一大批科技人员、指战员、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发表讲话,将“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个字。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当前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时常我们有受到各种不良网络思潮的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相继出现。《航天技术概论》中所蕴含的“两弹一星”精神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树立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1、榜样作用。我国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很多都是海外归来的。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来建设祖国。归国这些年,因为职业的高度保密,也没有享受到鲜花和掌声,默默地在隐秘恶劣的条件下,无私奉献。这些老一辈航天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深深地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2、辉煌成就。近些年来,中国航天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神舟、嫦娥系列,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航天技术概论》第2章讲述了奋进中的中国航天事业、第8章介绍了先进的航天技术,这些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航天知识,更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让学生们产生为了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以载人航天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
        《航天技术概论》第六章蕴含着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指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帮助学生面对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导向,培养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也能够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压力,培养学生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成功而懈怠的人生观。最重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为价值导向。
(三)以工匠精神培育职业技术人才
        航天工作中特别强调质量安全问题,要求“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每一颗小小螺丝钉的疏忽都又有可能导致发射失败。这样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重要,学生要提前开始培养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航天人中也不乏很多工人,他们没有高学历,依靠熟练的技术也能成为技术能手,甚至“大国工匠”。这些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不看轻工人职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三、《航天技术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一)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理论知识,发挥学科优势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但有的专业课教师却只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播,认为思想方面的问题是由你们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去解决的。还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只是讲一些“假大空”的事情,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种思想的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于割裂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系,将其孤立起来,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7]只有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在于课程教师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有的老师认为在上课前唱一首爱国歌曲,就是搞“课程思政”了。有的老师甚至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自己教学来讲“无用”。毛泽东曾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适应学生和时代的需求。在课堂上,我们教师是供给侧,学生是需求侧。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我们90、00后学生,受新事物的影响较快,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有的教师供给却还停留在70、80年代。所以,教师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怎么改?那就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们进行改革。思政教师不了解每个专业的专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有时会显得“泛泛而谈”,案例选取一般以通俗性的社会热点新闻和经典人物为主,在教育效果上就大打折扣,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专业课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刻,如大众不熟悉的行业内优秀榜样、专业的技术手段、最新的改革创新等。例如同样是航天精神,思政教师经常使用的案例是钱学森等耳熟能详的人物。而专业老师在上《航天技术概论》时,可以用6S管理活动(整理SEIRI、整顿SEITO、清洁SEISO、规范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来体现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航天精神;可以用航天工人的明星团队唐建平班组来展现工匠精神。 并且专业老师通常也是学生的同职业前辈,很多时候可以现身说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思政元素全方位“沁入”专业课程
        根据调查统计,有36.45%的学生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47.42%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到一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已,并不会主动的去探索;16.13%的学生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由此可见,专业老师不去解决这63.55%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只是一味的灌输相关专业知识,其结果就是学生上课听不进去,玩手机、睡觉、或者干其他的事情,毕业后也并非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同样对于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就极为不利。因此,必须注重课程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课程教学本身就具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优势。特别是紧贴学生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穿插式的教学。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政理念贯穿整个专业课程建设中,而不是在专业可外专门花时间来单独讲授思政内容。1、在课前准备,教师可以以问卷调查、课前预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思考。2、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插入到教学内容,但不能过于刻意,不能改变专业课程的主题内容,变得本末倒置。例如,第4章我们在讲航天器的构造时,专注于讲述构造本身即可,因为航天器的复杂性和当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自然而然地就引导学生感受到航天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3、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要求,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贯彻始终,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的精神。4、在考核中,适当加入含有思政元素的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检查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
        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体系建设过程,还需要长时间地研究和实践。各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学校等各方面也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达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9.4.30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 10 月 18 日)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2019.3.18
[4]周利方.“课程思政”运行机制与途径拓展探索【J】.课程与教材,2019.2
[5] 张琨.高校“课程思政”的时代命题与建设路向【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9.2
[6]沈树永.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课程思政”【J】.课程与教材,2019.2
[7]程舒通.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诉求、价值和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课程思政的案例挖掘、整理与推广研究---以《航天技术概论》为例”最终成果(编号:SZQ201950)。
作者简介:涂朝志,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瑜,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