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导学,阅读活动更精彩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金琼
[导读] 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面,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就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段阅读教学,丰富课堂活动的同时又有效地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真正做到从教内容到教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让自主阅读成为习惯。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阅读笔记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指出:“儿童有一种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他们能够自己教自己。”而心理学家剖析,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具有不同的从画图中吸收知识的心理。笔者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尝试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帮助孩子展开理解和分析,引导其进行系统思考,深入领悟,将枯燥、繁琐的阅读活动变成充满趣味、简单的画图过程,在画中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70年代所创,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符合人类大脑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能够完整地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而言,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熟练地做一些简单的批注,但单一的读、记、交流模式会慢慢消耗学生的课堂热情,将阅读变成了一种记录的任务,课堂交流也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课堂,让丰富、趣味的图形打破阅读的枯燥,再一次激发学生阅读与创新的热情。
        2、使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
        阅读教学的内容繁复,课堂上哪些内容要重点教,哪些内容不用教,准确的教学点选择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借助思维导图,老师能更容易知道学生原有的阅读水准,马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改,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阅读,更是一次思维构建、合作分享、艺术欣赏的过程。
        三、借助思维导图,丰富课内阅读活动
        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笔者尝试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欣喜地发现以图导学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打破原有思维定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宽阅读领域。现就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为例,浅谈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中的运用。
        1、课前预习质疑,了解学情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纵观现在学生的预习,圈画生字词、标段落、做批注,对文本的感悟是支离破碎的,只有切实有效的预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如:上课前,老师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预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从作者、故事情节、质疑的问题等等方面发散性地做出个性化的图表。这样,学生对课文进行了整体的阅读感悟,老师又掌握了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产生的各种问题,能及时根据学情对课堂做出调整。


        2、课中小组合作,共画导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思维导图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老师上课开始根据预习情况指导一级分支的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段(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的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的去处),四人学习小组根据各自的预习导图,依次在小组内汇报,其它同学倾听,筛选内容,由记录员记录有用信息,提取关键字词句绘制思维导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解疑,最后无法解答的问题也补充在思维导图上。
        3、课后修改完善,巩固学法
        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形成,学生不是一教就会的,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要有一个逐步巩固的过程,课后大量的阅读练习是机械的、无针对性的,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更打消了阅读的积极性。课后,可布置学生继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内容的补充、修改,美化思维导图,在涂涂写写画画的趣味活动中对课中所学进行了复习,在无形中巩固了学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修改三个环节的自主学习,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导,把整个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习活动从枯燥到有趣,从复杂到简便,从零散到整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借助思维导图,课外阅读趣味有效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能停止于课堂,应把拓展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落实拓展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笔[[1]赵庆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3,(87):42]者尝试将思维导图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变革阅读记录方式,使阅读记录更简单,让学生乐意读、乐意记。
        1、改变阅读记录,一书一图
        拓展阅读被定义为对学校课本教学知识的合理补充和有益完善,对拓展阅读教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书数量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读得也挺认真,好词佳句、主要内容、读后感悟一样不落地写好了,但是没过多久却是“一问三不知”。拓展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又该如何记录?笔者认为拓展阅读的开展应以课内教学为基础,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学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后,知道了本课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一书的序言,了解了作者写书的原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后,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城南旧事》。
        2、阅读笔记成册,保存成长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笔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常规作业,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批注式、摘录式、卡片式。小学阶段尤其以摘录式和卡片式居多,每周或每天摘录好词佳句、写主要内容和读后感悟,读完一本书后制作一张阅读卡片,既美观又便于交流展示。确实,学生制作的阅读卡片创意无限,赏心悦目,但细看内容,不免发现,有的主要内容来自书本身的内容简介,读书感悟也不是有感而谈,而交流展示完后这些卡片又何去何从了呢?它们又给学生留下了什么?
        夸美纽斯说:“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以图导学,遵从学生天性,解放学生思维,让自主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活动更趣味、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会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J],小学语文教学,2014
[2]朱小英、马德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
[3]吴刚,绘图学文,个性阅读——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    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J],辅导员,2016
[4]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2015
[5]江伟英,图解语文[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