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作者:周彬
[导读] 融合教育推行到如今,不论国外或国内,赞成者勇往直前
        摘要:融合教育推行到如今,不论国外或国内,赞成者勇往直前,反对者无心参与。虽然融合趋势招致许多反对的声浪,但从融合的教育哲学观来看,假如所有学生有权利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特殊孩子也是班上的一员,学生良好的学习应以单一教育系统替代普通、特殊二分的教育系统,以及家长、教师、学生交互影响的力量可以促使融合模式比分离模式更易成功。如果秉持这种理念,那么融合模式的确是未来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耕耘的方向。因此本文中笔者就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1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受到自身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影响,智力障碍学生本身就是心理问题的多发体,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更加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孤独自闭、暴力冲动等问题,而青春期又是学生生理发展的第二高峰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所以,在启智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级管理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这些心理问题大致可以从生理和情绪两个方面来进行划分。
1.1生理方面
        例如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的生理特征开始凸显,性器官和性机能也开始成熟,男女之间的差异也开始显现。但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单一与人际交往面的狭窄,在面对性生理快速发育与性心理滞后的矛盾时,特殊儿童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有违社会伦理认知的行为。如:在启智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班级或课堂之上公开袒露或抚摸生殖器,有的学生当众与异性或者同性做出拥抱、接吻等性模仿行为,还有的学生故意触碰他人的隐私部位、偷窥他人的身体、对他人说具有猥亵性质的言语、手语等。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其他学生做出了错误的示范。
1.2情绪方面
        由于智力障碍和心理失衡等原因,特殊学校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问题。他们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情绪障碍,有的恐惧、胆怯,有的孤僻、退却,有的敏感多疑,甚至有轻微的神经质,有的情绪压抑、消极被动,还有的自私冲动、暴躁易怒。另外,他们在情绪发泄方式上也存在着低龄化的趋向,如暴饮暴食、哭闹不止、过量睡觉等。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特殊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也阻碍了特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了特殊学生融入社会的进程。故作为启智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心理辅导方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助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
2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2.1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缓解其心理压力,解决自卑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封闭状态,使其逐渐减少对他人的敌意,并乐意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特殊儿童语言能力,以及与社会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2发展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
        特殊儿童因为自身的缺陷容易形成自卑、压抑以及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只有正确引导特殊儿童认清自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3舒缓特殊儿童的家庭成员压力
        当家庭中出现一个特殊儿童时,这个家庭所要承受的压力,无论是在精神上、身体上、还是物质上都要比普通家庭大很多。由于特殊儿童自身的缺陷,使得他们的心理敏感度较高,外界一些无意识的行为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得特殊儿童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增加了特殊儿童上普通学校的机会,还让特殊儿童学会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尽可能情绪稳定地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减少了物质与精神上带给家庭的压力,提高了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2.4提升特殊儿童与社会的和谐度
        特殊儿童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员,其心理发育的好坏与否对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我们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使之对社会增强认识,并能让特殊儿童投身于社会建设,增加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此外,还有助于特殊儿童情绪的稳定,让特殊儿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因不良情绪产生的对社会、对他人的不良行为,营造一个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氛围。
3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3.1提升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
        大多数教育者和家长会认为儿童能够学习到知识技能,尤其是特殊儿童,是否可以在生活各方面技能达到普通儿童水平,是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改变儿童的情绪,真正愉快又扎实地学到知识和技能,才是更需要关注的。
特殊儿童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身体有障碍的人,他们也会有心理需求,在身体有障碍的情况下,对生活的掌控感较低,较难获得价值体验,需要比普通儿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接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意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其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条件,是最需要重视的。有了心理健康作为基础,儿童才可以心境良好、心情愉悦,更好更快地获得知识技能,快乐地生活。
3.2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第一,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树立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健康服务观念,结合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此,特殊教育学校要在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以一系列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支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而不能片面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课等同。第二,特殊教育学校要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需要适当地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并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必要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个人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需要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质。特殊教育学校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并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强化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第三,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规划。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需要将这项工作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3.3创设良好的家校环境,营造舒适的社会氛围
        第一,家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孩子出生以来第一个接触和接受影响的环境,家庭环境氛围融洽与否直接决定着特殊儿童在家庭中心情愉悦度、情绪稳定度、安全感,因此父母要根据特殊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尽可能地创设一个温暖、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家长与特殊儿童的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有利于发展特殊儿童语言能力,提高其沟通能力。此外,家长还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第二,学校是特殊孩子接触到的第二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生活技能,提高思想素养,但由于特殊儿童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其他学生感同身受,这样他们也会乐于与特殊儿童共同学习,共同合作。此外,教师应该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爱,并要告诉班里的其他学生不能区别对待特殊儿童,更不能用他们的缺陷来打趣他们。
4结束语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作为教师,应当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注意观察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抓住融合教育的优势,提高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为个体的后续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武慧琴.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
[2]张耀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课堂行为管理策略[J].速读(上旬),2018,000(002):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