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很大比重,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而语文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主动性、热爱度、积极性有着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彻并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以生为本
引言
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通过有效途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既有应对考试的能力,又有丰富的内涵底藴。所以,只有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喜欢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这就是阅读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巧设问题、构建情境、竞赛环节、多媒体教学等。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通常并不能持久,总是三分钟热度,这要求教师运用有效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从一些杂志或书中看到的,这就是阅读所起到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视野变得宽广,思维变得敏锐。要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分析问题与解決问题中。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带着问题深入分析的精神,并培养学生交流探讨,总结汇报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一《找春天》这节课时,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助教设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景,然后问学生:“同学们,歌词中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同回答:“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教师又说:看,春姑娘来了,大家快和她打招呼吧!”接着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将本节课的正文顺利导入。接着教师又说: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春天在哪里呢?她像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为了加深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扩展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说一说除了在小草、野花和树枝的嫩芽上找到春天外,你还在哪里找到春天?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教师通过构建情境、使用多媒体设备、设置问题等方式,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激活了课堂。
二、重视预习,增强自主阅读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预习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前学结合课本知识、文化水平、生活体验进行的一种具有互动精神的学习活动。传统观念下,教师口中的语文预习就是让学生通篇阅读课文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进行摘抄,有的老师还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把需要思考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空,让学生预习完课文后,将表格中的问题完成。但无论是何种预习形式,都不会引起学生与家长的高度重视,甚至于ー些教师也不会对课文阅读的预习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只要让学生多读两遍课文,记准文中的重点生字与词语,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学生而言,在预习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自己很难独立完成,在阅读教学中,倘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突出效果、注重检查,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好预习,怎样在预习中提出质疑,如何使用工具书解决自己的疑问等。那么,学生就能够逐渐学会怎样去阅读课文,怎样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在牛肚子里旅行》这节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将这篇课文进行预习。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认识并记住教材中的生字与词语,这也是最基本的预习内容。然而,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与自主预习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感知并认识教材中的重点与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引导性与思考性的问题: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的?课文中描写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哪些惊险的事情?危急关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离险境的?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通过设置这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阅读,以便回答上述题目,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突出重点,将课堂变成合作天地
伴随学生越来越广阔的阅读面与越来越丰富的知识积累,在课文的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质疑,而伴随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所提出的质疑也会越来越有价值,这样,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将和教学大纲中的重点相互统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按照流程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进行阅读教学,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发生,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阅读,从而让学生不仅想学,而且会学。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节课时,教师对这篇文章的重点使用提问式与探讨式的教学手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细腻的描写方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可能会感觉这篇文章描写得很好,但究竟是哪描写得好却说不上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找到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具体表现,然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海底动物的描写方式。学生在相互交流后,自主找出海底动物的描写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精彩描写部分,又能学会一种描写方法。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感悟
在小学语文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这样的评价方法经常会让学生感到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使学生产生压力。而且一个教师通常需要监管多个学生,对学生的了解无法做到全面、细致,这将导致评价结果不细致、不具体,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互评机制,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中,不仅能够看见他人的不足,也能够看见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养成自省意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底蕴。互评机制可先在小组内进行,如作业互评机制,每组学生穿插开作业进行检测,对重点知识、准点知识、易错点进行检测。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这节课时,文章中描写景色的语句有很多;潭面”指的是”湖水”而非“潭水”"山水翠”指的是山水一色,因为水以蓝绿色为主,选择与山相近的绿色,形成一体感,看看学生对“翠”字的用法,以及对该句的理解是否正确,默写是否正确等。在作业检测过程中,由学得较好的学生指导学得较差的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层的交流机制,使学生有问题就提,減少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强化个体学习成果。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爱上阅读,甚至达到“一日无书,食肉不香”的境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带给自身的满足与喜悦,进而不断在阅读中提高、成长。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活语文课堂,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