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职责和义务,所以在小学日常教学中应该这种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工作。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义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本文对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多个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以供小学语文老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引言: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着重关注和加强对小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增强当下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广泛丰富小学生的视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小学中的教学价值也很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民族传统文化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注重传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渗透,对于规范学生的基本言行,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教师对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学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不相吻合,仅仅能够做到对课本知识点的讲解。此外,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学方法非常的单调缺乏多样性,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此外,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必须依赖课堂教学这一块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广泛搜集课外教学资源,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1、将民俗民风导入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对课本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中华民族各种民族节日在大部分月份都会有,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拥有较强民俗民风的文化教育,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都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各种民族服装和习惯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学习《传统节日》这节课程内容的时候,教材中包含了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包括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元宵节等,老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对各种传统文化习俗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了解,并且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节日到来的时候,通过节日活动的参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2、从语文教材中进行传承
小学语文的课本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但是在教材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魅力却是无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老师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体会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古诗词也是小学生较为热爱的语文学习内容,有助于在较强的学习兴趣引导下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在学习《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词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强烈色彩,在诗词中,作者通过简短的诗句,对天门山艳丽的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通过色彩的转换以及明显的对比,将通俗易懂的句子和词语淋漓尽致的运用,将读者带入天门山生动的美景之中。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小学生一方面能够学习到作者对意境美的表现形式,另外一方面,也能掌握对传统文化的鉴赏方法,对于作者诗词写作的严谨态度也能得到感染。
3、对传统文化进行拓展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老师应该对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更好的让学生感受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广泛积累经典的诗词、短语和名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外资料收集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语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经典诗词进行背诵,从中体会古诗词作者的高尚的人格境界以及品格情操,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开发自身的智力。
在学习《浪淘沙》这首诗词的时候,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知识的求索欲望,而诗中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学习成语的时候“鼎力相助”这个成语,很多学生在理解上很容易出现偏差,老师可以通过知识拓展的方式,将中国的青铜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鼎盛古代中国立国的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而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其意义在于赞美他人,通过类似的教学拓展方式,能够纠正学生在成语学生鞋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的误解,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结束语: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大家应该了解到,小学语文阶段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小学生接受并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积极主动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黑河教育,2020,06:35-36.
[2]周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及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