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升学生学科知识储备量不再是唯一教学目的,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读死书”的现象发生。思维能力的强化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阈值扩展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相应提升。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功能性学科,再加上语文学科多变的特性,更需要学生开阔的思维。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出探究,从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要点进行探索,最后分别从基本思维逻辑、形象化思维逻辑以及创新思维逻辑的培养三条途径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强化;思维能力
前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灌溉式”方法进行授课。“灌溉式”教学指的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学生身上,有时还会出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课后,通过大量刷题,让学生通过“量”来熟悉知识点,达到快速提升成绩的效果。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这套方式可能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对于现如今的“素质教育”来说,这种传统教学措施早已不在适用。学生的思维提高才是能力提高的核心,教师只有在学生思维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才能够做到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一、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以思为贵。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担当的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强化自身思维,以此让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思维逻辑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的是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以及自立能力。无论是今后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走向亦或是学生在生活道路上的走向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思维能力培养的要点
(一)问题思考能力
语文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可以自身发现、解答、探究问题。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需要对应不同教学手法,这就需要教师灵活的应变能力。语文课堂主要涉及阅读写作、文章理解以及文字解析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摒弃传统的死搬硬套和直接阐述的解题方式,要做到在讲解过程当中,边讲解边划分出不同的段落部分,结合教学课堂有关的内容给学生们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对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思考,然后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例如,在《陋室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该课文的背景故事,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对课文有个神入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到底是陋室简陋没有物质享受只能塑造精神还是道德高尚使得房屋具备道德之感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对该问题就自己的看法进行一个阐述,教师负责认真解析该学生的有点和不足之处,然后让学生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再去思考,在思维受困的情况下,教师需要给出相应的提示或者问题的答案,这样才可以不断强化学生对问题对立思考的能力。
(二)语文综合思维
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因为自身所积累的知识不够,知识面较为狭隘,所以在学习语文课程上缺乏经验和技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开拓自身学习语文文化的视野。除此之外,在遇到不同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利用自身知识进行科学有效的解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们传授一些答题的经验和技巧,这样在面对问题时,不会束手无策。此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及文章典故等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独立思考进而获得学习方法,在以后可以独自解决问题,甚至可以跳出学习范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这样,才能够让自身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可以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增强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仅仅掌握这个的知识点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的拥有点石成金的“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脑、口、手、心做到真正的动起来,避免学生过口不过脑,过脑不过心。同时,教师也要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调整,让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了解更多。教师要避免学生照抄笔记的现象发生,学生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来进行逻辑转换,这也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形象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以书本知识为主。但是语文学科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由于年龄低,想法不完善,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下降。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在初始教学时,教师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较为形象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要适当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脱离教师讲解就可以理解相关知识。举个例子,在学习《背影》过程中, “父亲爬上月台和抱着橘子爬下月台”是一处细节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或者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播放。因为文字描述不具有直观的特性,如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中情景,学生就会对细节描述理解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学生的形象化思维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无论在学生阅读或是写作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前大部分人都缺失的一种能力,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提升对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掌握有很大帮助,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学习更加高效。创新思维中包括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这两种特质,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更加开阔,才能够以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在进行写作授课时,教师先出一个主题,利用“跑火车”小游戏,让学生依次轮流进行故事的编写。故事的走向以及描述全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这样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应变能力度又很好的提升。同时,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知识面扩展,不要拘泥于课本知识。通过知识面的增大,学生的见地也会更全,更会奠定好的一个写作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尽可能尊重学生自身的想法,打破应试教育的常规,从而给学生思维更广阔的天地。
(四)注重课堂教学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体的,无论是学习知识时的讲课,还是复习知识时回顾。但是回想一下,学习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只是扮演了一个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引路人的角色,起的是一个引导作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主体的错误定位,让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过程,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进入不了学习中,不能切实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就算之后学生记住了这一个知识点,但是当遇到问题时,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小游戏进行互动来达到目的。例如,在有需要背诵的课文《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了解这篇课文后进行接龙游戏,每个人起来用一句话对这篇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通过这个小游戏可以让学生的好胜心得到激发,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与此同时,也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仅让学生融入课堂,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维有一个质的锻炼,有效的优化了课堂质量。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同时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能力思维的强化,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得学生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参考文献:
[1] 张涛;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2] 周荣荣;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子:教材教法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