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1期   作者:丁海英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能够清楚的记住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能够清楚的记住相关定义和公式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所有难题。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死板,因此本文根据目前教学情况进而探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发散思维;路径探究
        
        引言:小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案。小学数学中存在有很多抽象化的知识但学生年龄尚小,因此老师需要采用巧妙的方法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相关内容。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模式问题
        小学时期老师不仅需要教导各种数学知识并且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项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而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罗辑思维能力。如今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工具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的思维是比较灵活的,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进行学生发散思维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性,而是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以整个数学课堂是非常无聊的,学生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所以会花费大量的的课堂时间反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虽然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但是却没有给予他们自主思考的时间,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因为数学问题一般比较灵活,而且很多试卷大题会将多个知识点进行融合,如果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难在考场上游刃有余的作答。所以老师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有部分老师虽然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愿但是他们采用的方法不正确。例如很多老师都知道合理的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行学习状态,但是在具体情境创设时老师过分在意自己的主观意识,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列举的案例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比较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男生的数学思维比女生的强,而且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抽象性的概念如果老师不能及时督促就会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从而让数学能力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软件和工具非常多,而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不能全心全意的辅导学生作业,很多学生就会翻阅各种资料并利用学习软件直接搜索答案。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惰性而且不愿意独自思考,这样也是不利于老师开展各类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策略
        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老师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小学时期学生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需要老师的督促,所以老师需要因人而异分别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基于动手操作的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和我们的生活连接非常紧密所以老师可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频率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这堂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观察学校并且自主画出学校的方位图,在进行相关概念讲解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描述绘图内容。在学习这单元内容时学生需要正确的使用量角器,并且明白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之间的不同。

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可以利用地图,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有关概念。课本上也会有很多案例图方便学生理解,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问题。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可以提前布置动手操作作业,让学生在家乡的帮助下提前预习课本内容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45分钟所以老师课堂提问的时间有限,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教学内容并且主动完成布置的动手作业,老师可以分组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操作。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操作的时间进行巡视,去检查每一组的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作业完成良好的小组老师应该主动表扬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对于作业存在问题的小组,老师要主动发现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引导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老师需要根据年级不同布置不同的动手作业。一般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让他们多观察生活,并且带领他们发掘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而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老师就可以提高操作难度,让他们进行分组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并且让他们在通过亲身体验而感悟到数学更多的美好。
        2.2根据情境图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的提高老师能够利用的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其中多媒体是使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老师可以利用情境图放映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散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会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引导出课堂内容,但是很多老师的故事比较死板不利于学生投入学习中所以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放映和广播播放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且人生阅历简单,多媒体放映的方式比较新颖可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老师在选择情境图时应该选择一些潮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在课堂最开始的十几分钟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很多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良好的情境图及时的激励学生。为了选择更加优质的情境图老师在空闲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并且了解他们的喜好。
        2.3通过一题多解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举一反三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是做题方法,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做题时还是过分依赖老师,遇到难题时往往不会花费时间进行考虑而是等老师讲解后再将答案原封不动的抄在作业上。但是下回做到同样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所以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并且通过经典例题的讲理让他们举一反三并且养成一题多解的习惯,从而锻炼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注重讲解了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虽然课本没有将它们放置在一起讲解,但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二者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除方法的利用。但是这两章节会涉及大量计算内容,如果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并仔细计算就很容易造成最终计算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利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每天都进行算数训练并且记录自己的错误情况,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必然能够养成仔细审题和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很多数学计算方法都不是唯一的,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并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在一题多解初期很多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局限,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抛砖引玉”的方法,并且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到更多的答题方法。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游刃有余的解答各种问题,所以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寒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6):122
        [2]蒋健.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周刊,2017(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