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深化,不断提高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由于研究性学习在重视过程与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通常需要合理利用三种学习资源,一是校本与社会资源,二是信息资源,三是课程资源,三者相互补充与完善,有利于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为其奠定良好基础,并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
前言:从开展新课改开始,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成为一大热点,它指的是教师给予学生合理指导,基于此深入学习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进而选定研究专题,而且可以积极开展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活动。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提高对过程的重视程度,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因此,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亟需探索与寻求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对策。
一、发现教学资源,建构知识模型
在初中阶段,之所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传递给初中生科学性较强的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思维意识,并且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在历史课程资源中,教材占据着核心地位,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它都是最直接的资源,当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首先必须深入探索并高效利用教材。教学资源存在于实际生活的各个角落。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对象,提取其中的生活情景,然后将教材内容融入生活情景,以学生所积累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建立健全知识体系[1]。在校本资源中,既有知识丰富且爱好众多的教师,也有各种校园环境设施,比如图书馆等。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同样需要利用光盘、录像等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转变教材知识,使其从抽象变为具象,并且用白话解释深刻的道理,以此改善学生排斥数学的情况,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搜集学习资料,进行研究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深入生活中,搜集需要的学习资料,并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服务。在学校外部存在着海量社会资源,而且这类资源更加形象、直观,比如历史博物馆等,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带给学生大量机会,使其在宽广的社会中学习与认知历史。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资源,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学习空间,有效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图书馆资料欠缺,二是影视信息不够全面。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应用,深入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探索与明确历史问题,从而让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处理遇到的问题[2]。
举例而言,与明清时代衣食住行相比,当下的衣食住行有何变化,对此应该以自己的长辈为对象,询问他们的看法与发现,同时还应该搜查相关资料,从中获得答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其层次清晰,并且梯度合适,便于学生取得进步。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积累与完善生活素材,以此为其奠定根基。通过教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所需信息,完善他们的知识,并使其投入探索与创新。
在初中学校内部,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兴趣学习小组的应用,开展专题讲座,完善学生历史知识,充分运用学校内部的展览室等,培养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3]。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而且得到普遍应用,在此背景下当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不仅可以运用网络资源,比如影视节目等,还能够运用信息资源,比如报刊等。当播放包含初中历史课本知识的影视节目时,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切实体验历史之厚重,例如辛亥革命的成败以及对五四精神的看法等。通过将一系列资源融为一体,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与家乡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强化他们探索历史知识的动机,并且充分调动其学习的欲望。
三、将资源用于实践,进行情感教育
当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及时、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感受并认知“历史源于发展,又用于学习”。从根本上体会到历史知识必须回归现实生活,唯有如此才可以彰显其价值,并且切实传达学习的魅力。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不同学生对战争原因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在一些学生的认知中,这次战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所以遭受列强侵略,导致国家被割裂,广大人民身处灾难中。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当下国家还被侵略吗?原因是什么?”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强调国家越来越强大,以军事、经济等为切入点举例说明,他国不敢小看中国。从历史出发紧密联系现实,既可以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也可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发现并掌握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能够独立制作需要的图表以及教学工具,在实际操作中方可达到研究学习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与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另外,便于学生应用历史学习方法,培养与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其非智力因素发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厚重的历史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带来大量资源,为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历史教师必须加强思考与努力。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不断积累多种多样的材料,通过应用具有较强可靠性与真实性的资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历史思维习惯。在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他们应该深入现实生活中,积极获取所需教学资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其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研究体验,形成正确情感价值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时,需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促使学生深入历史,由此汲取智慧,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增强去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保持科学的态度,形成科学道德,丰富自身研究体验,懂得与其他同学共享以及合作,产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塑造正确观念,包括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平.小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J].赢未来,2017(02):42.
[2]姜振国.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80.
[3]张孝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研究性学习资源浅探[J].教师,2015(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