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阶段是塑造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艺术审美观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终身。小学音乐教育科学而有效地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艺术素养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本文就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打造的实施路径。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实践当中,可通过转变教师工作理念、注重学生兴趣激发、深化教学手段应用、实现对个体差异的供给等方面的共同实施,注重实效,追求高效,进而实现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音乐
教育部在2014年就课程改革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求广大教师能够以学业提升+核心素养提升为主线,深入开展课程实践,实现学生立足于学科本质的全面发展。广大的小学音乐教师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在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中发现,课堂作为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音乐课程效果好则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更容易出效果、出成果。而不可忽视的是,小学生有着其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上的失策、技巧上的不足及个体上关注不够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的成效不高。本研究将在从核心素养这一视角,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问题梳理当中,总结小学音乐高效教学开展的路径,以期为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高效课堂构建中音乐核心素养理念渗透的必要性
小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获取知识最为关键的一个起始阶段。小学在这一阶段的好奇心、求知欲都处在一个较高的状态,同时学生的可塑性上也是最高的。小学音乐课程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阵地。在这一阶段接受完备的音乐教育,将使得小学生在审美能力、表现能力等层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2]。从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其核心素养应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而生发出来的二次创作能力或者表现能力。不可忽视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小学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单维度、机械的技巧学习与评价成为课堂实效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在过分的追求下甚至导致音乐学习效果上的畸变。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应基于核心素养层面进行有效的反思,使追求高效与提升素养相融合,借高效课堂发展之力推动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多向学生们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并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其中本应属于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3]。学生们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不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下,音乐教师总是设定了学生们应该遵守的“规矩”,将学生们的课堂行为牢牢控制在这个规矩之内,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破坏规矩的行为,教师就进行严厉的批评。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们都如同机器人一般,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掌握程度完全一致,学生们对教师讲课的内容完全不感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从教师角度来说,在精心准备了一节课的内容后,学生们却表现出毫无兴趣,教师也会非常失望,感觉遇不到欣赏自己课的学生,教师也会逐渐失去自我不断成长的动力。
2.2只重视结果,忽略教学过程和方法
音乐是为了表达深刻的情感以及感受美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或喜或悲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进行自由的抒发,因此音乐是一种自由性较高的艺术。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小学教师总是忽视了音乐自由性的本质,将音乐课堂转变成教学质量的展示厅,只重视教学内容是否深刻印到了学生的心中,而对于学生努力的过程则大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将导致学生们上音乐课时会感觉非常压抑,不能感受到音乐那种畅快表达情感的自由。只重视结果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活动也比较单一死板。从课堂评价角度来说,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下,教师往往只以最后的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并不对学生的努力过程进行肯定,评价方式比较武断。学期末的评价方式也是仅仅让学生用所学的乐器演奏一首曲子或者演唱一首课堂上反复训练过的歌曲,教师根据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打分。这种只注重最后的唱歌或者演奏结果的评价方法,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音乐的兴趣,这种情况在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尤其突出[4]。
2.3缺乏创新性,难以开拓学生多元思维
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由于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这就使得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性。课堂气氛死板沉闷,而小学生有着猎奇、追求新鲜的心理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音乐课的教学大部分情况下是以课本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机会。
缺乏创新性已经成为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之一,音乐在不断的发展,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毫无创新的音乐学习内容,让学生们感觉音乐课堂与当今的流行音乐完全脱节。
3音乐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构建的实施路径
3.1转变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理念
小学音乐教师是学生获取音乐知识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主动地将音乐教学的主体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教师应依托课程大纲,围绕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成长需求而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从一个知识和技能的保有者,向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服务者角色上的转变,以更为多样的教学手段、更为丰富的教学设备、更为多元的教学评价来实现课堂教学“质”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音乐想象力的培养,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短板。尤其是在小学生的想象力层面的培养,应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小学生在这一层面上的激发,这会在极大程度上反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5]。
3.2注重对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音乐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石。这一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与新课标当中所要求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有着相通之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以此为突破口,制定出有效的兴趣培养方案,使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课堂音乐教学中来,并以此来推动小学音乐课程音乐教学效果的呈现。个人认为,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再次,需革新音乐教学的方法。通过上述方式的协同实施来共同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3.3深化小学音乐教学手段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小学的音乐课堂可以实现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方式的有效融合,营造出立体的,动态的教学氛围。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达成对课堂的构建。也正因此学生更加喜欢上了课堂,喜欢上了音乐。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将自己的思想充分的放飞,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对音乐作品有独到的见解。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还给孩子们真实的艺术时空。在“小课堂”中实现“大艺术”。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微课”应用。教师作为微课课程的研发者,通过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微课化的整合,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加大提升。以微课为平台,可以完成音乐教育教学模块的交流和互换,完成新媒体背景下对课程资源的拓展[6]。
3.4实现对小学生个体差异的细分
小学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因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及个性特点等多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在个体层面表现出在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力发展上的差异,而这一差异也会导致其在音乐学习能力的外化为一定的高低[7]。从一定意义上讲,音乐教育本身不应是集体化的顶层供给,而应是在集体授课模式下实现基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审美差异而设计并实施的教学过程。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差异化的供给及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关注本身并不违背。而是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达成一种集体的实效,进而促成高效课堂效果的整体实现。因此,针对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实现给予更多的关心,使其完成与其他同学的同步,进而达成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推进课程的实施。
4结束语
音乐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模块,更是学生素质提升和生活教育的延伸,对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创造精神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育应以小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理念的导向下,让音乐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点作用下,成为自然成长的课堂、创新发展的课堂、文化浸润的课堂。在这一进程中,小学音乐教师需通过强化课堂模式解读、加快工作态度转变、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等方面的全面构建,以高效课堂之效果推动核心素养之大成,进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水平的内涵化提升,全面服务于小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升.地域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韩磊.小学音乐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1):162.
[3]赵英丽.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9):166.
[4]杜陆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9,(4):118.
[5]郑潇婷.用游戏化音乐教学打造小学高效课堂[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4):89.
[6]常海彦.浅谈如何打造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J].黑河教育,2018,(8):68-69.
[7]郑宁忆.巧妙借助多媒体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8,(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