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1期   作者:江海燕
[导读]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其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摘 要: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其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视对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引导。为达到此目的,实施生命教育必不可少。而高中生物学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学科优势。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策略,包括实施的目标、原则、内容选择、途径、方法等。
        关键词: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  优势  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使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徒增, 增加了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学校、家庭和社会往往过多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缺乏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而近年来,有关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报道也不时见诸于各网络媒体或报端。学生、家长、社会都迫切呼唤生命教育的实施。
1.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已经逐渐引起国内教育者的普遍重视。专家、学者们虽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生命教育,但对其概念的诠释上却并没有达成一致。概括而论,生命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生命个体基质加以恰当的引导和教育,进而完善学生生命的发展并提升生命的价值,以寻求生命与生命、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培养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
        
        

1.2生命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而人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让短暂的生命散发夺目的光彩并体现生命的价值所在,正是生命教育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践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强在大自然与社会实践中的生命体验,为营造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健康化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存能力奠定基础;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关爱自我和他人、关心自然和社会,热爱生活和生命,为更好迎接未来挑战、体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
2高中生物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优势
        生物学科是承载生命教育的天然载体,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1高中生物新课标是践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支撑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展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基本理念,提出了“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深入理解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新课改时刻关注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又与其他学科沟通与融合,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分析和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2高中生物教材是践行生命教育的有力支持
        生物学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蕴藏着生命教育素材,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它不仅直接涉及生产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涉及人类的精神世界。学习生物学的实质就是认识了解生命,就是在学习生命教育。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整合来自各方面的生命教育资源,依靠多种途径渗透生命教育到教材各个部分,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和感悟生命,自然水到渠成。与自然、社会、人类本身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及高中生对自然的好奇态度和丰富情感,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顺利践行生命教育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使生物学成为融合科技与生命的最佳学科之一。
3 高中生物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3.1结合学生认知,明确生命教育的目标
3.1.1生命教育的知识目标
        按照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层次,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生命的发生、发展、消亡,生命与环境的联系;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知识;死亡与生命的关系;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与环保等方面的应用等。
3.1.2生命教育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应急技能、逃生技能;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正确处理两性关系,正确看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种常见遗传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
3.1.3生命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观;培养科学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与性道德观;培养对婚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正确看待死亡;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充实感与满足感,升华生命的价值。
3.2关注学生发展,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
3.2.1生命教育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根据高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且与他们的成长、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生命教育。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接受,也有利于生物教学的充分开展。
3.2.2生命教育应融入学生实践体验
        教师要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与情境,引导学生融知、情、意、行为一体,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进而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体会生命的意义。这种实践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感性水平上升到理性层次,且体验越深刻教育效果也会越好。
3.2.3生命教育应着眼学生精神世界
        生活是生命教育载体。因此,生命教育在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去反思,去追求更美好且更有意义的生活,提升生命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重视学生在学校、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普遍存在的生命问题,从单纯传授学科知识转化为传授科学与生活相结合。
3.3精研大纲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的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均含有大量生命教育的信息,每个章节几乎都能联系生命教育,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这些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效结合。我们通过仔细研读大纲和教材,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生命教育的四个层次,挖掘出生命教育的内容。
3.4整合课堂内外,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
3.4.1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
        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绝不能是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更倾向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分析教材,并注意收集和挖掘生活中各种生命教育的素材、案例或图片等,找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整合点,再加以适当拓展加强,真正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效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生物课堂,适当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兴趣,使其产生共鸣。三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进而学会关心他人、热爱自然、关爱社会。
3.4.2探究实验——生命教育的适时加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实验探究生命,以实验论证生命。生命教育在实验过程中亦是无处不在。生物实验中需要使用一些具有伤害性的仪器设备、有毒试剂等,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意外伤害。教师可以通过强调实验室纪律、实验风险、应急措施等来规避这些意外。再者,生物实验教学中有些是以动物为材料的,如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实验结束后又该如何合理处置实验动物?这些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物实验课堂中,学生也可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打破了学生以往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定势,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坚忍不拔的科学意志等。与此同时,这些探究活动必然也会引起学生去关注周围的生命世界,思考各种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能力,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这些探究性实验,也是一个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契机。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沟通、理解和宽容,这种情怀势必会延伸至生活中的其他情境当中,而这也正是我们希望通过生命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
3.4.3专题讲座——生命教育的适度深化
        在生物课堂外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主题知识讲座,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深化和延伸,可以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阐述生命教育,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如围绕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开设“青春期生命教育”专题讲座,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等。又如“健康生活”专题讲座,可以给学生介绍如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健康生活。“生存教育”专题讲座,则可以教会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有效自救和互救,提高生存技能。结合“世界艾滋病日”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致病机理、易感人群、发病症状、预防措施、关爱艾滋病人等知识。结合“世界环境日”开设环保专题讲座,可以对赤潮、全球变暖等现象进行分析,强调人所起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并付诸实践。
3.4.4社会实践——生命教育的充分拓展
        生物课外实践就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野外考察让学生真实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进而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热情。各种国际性节日,举办多种形式的黑板报、图片展、社区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充分体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也可开展系列调查活动,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调查、探究、体验、实践等形式来强化认知,引发思考,激发创造力,提升能力,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可贵之处。也可以组织相关知识竞赛、撰写生命感悟等作为课堂教育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

3.4.5网络媒体和乡土文化——生命教育的有力延伸
        网络不仅是人们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其本身更是一座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库,教师可以借此开发信息化的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教师可介绍相关的生命教育网站和青春期教育网站给学生,让他们在生物课堂外也能从这些网站中获取更多的生命教育信息。此外,媒体报道的诸多社会事件、安全事件中也有不少内容可作为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
        将学校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进行开发利用后,也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的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成的自然资源优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生命之美,进而升华到一种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从被日益破坏的周遭环境中,引导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观,把环境保护变成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并主动去影响其他人;使学生在熟悉的乡土文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引起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从自身成长中体会父母、亲友、师长的关爱呵护,培养感恩之心。当然,对于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好的习惯或风俗,教师在精心选择和加工后可作为反面实例纳入生命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5创新教学实践,改进生命教育的方法
3.5.1讲述“有内容”的生命教育
        直接讲述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教师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直接向学生讲述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直接倾听中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此方法不仅简单易行,也更方便学生接受理解。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流畅,语速、语调要适度,教学内容条理清楚,并可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5.2引导“有问答”的生命教育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思考、师生交流、小组讨论等,从而获得相关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方法。问答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教学活动的反馈,并适时加以调整,更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
3.5.3创设“有情境”的生命教育
        教师就生命教育的某一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引领学生走进该情境。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学习活动后,能感知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该方法既容易感染学生,也便于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力,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常用方法。
3.5.4提供“有阅读”的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有关生命教育的阅读材料,如介绍科学家不畏挫折、迎难而上的生命探究历程,最新的生物科技进展,相关知识链接等。阅读感悟并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相关内容也是特别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高,因此该教育方法的实践性更强。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于无声处润泽生命。
3.5.5调动“有合作”的生命教育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就生命教育的某一议题展开讨论。通过相互间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去伪存真,深化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教育方法中,教师把生命教育的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处理,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充分拓展了生命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
3.5.6开拓“有体验”的生命教育
        亲身体验常被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或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生命的一种方法。亲身体验能很好地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共鸣;可引起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
3.5.7攫取“有状况”的生命教育
        生物课堂是个随时充满变数的教育空间,难免也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中往往也会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通过自身具备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智慧,将蕴藏于这些突发事件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挖掘与整合并及时施教,往往更能直触学生内心,收到意想不到的生命教育效果。

        教育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之一的高中生物学应该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高中生物教师应有效利用多种教学途径和教育方法,将高中生物知识与生命教育有机相结合,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玉兰,郑东方.充分发挥生物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教育[J].科技信息,2009(14):166.
[2] 邓延敏,江聪,崔鸿.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0(7):39.
[3] 史婷婷.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刘丽丽.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 李珍玲.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6] 魏颖.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天津教育报[N],2010(10).
[7] 徐小杰,朱叶,张颖,鲁亚平.中学生物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学科优势[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3):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