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史资源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策略初探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1期   作者:袁绍佳
[导读] 培育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摘要:培育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之一。乡土史资源因其亲切性与具体性,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乡土史导入,唤醒家国情怀;穿插乡土史素材,渗透家国情怀;设置乡土史链接,活化家国情怀。
        关键词:昆明乡土史;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抗日战争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一种对祖国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家国情怀呢?笔者认为“乡土史”不失为一个好视角。乡土史是本地历史发展的积淀,更是祖国历史发展的缩影。故乡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学生对乡土史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这使得乡土史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巧用乡土史导入,唤醒家国情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在教学导入环节运用乡土史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也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可以引用“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国歌是什么吗?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非常好,那大家知道它的作曲者是谁吗?
        生:聂耳
        师:很好!请问聂耳出生在哪里?
        生:上海、南京、北京、玉溪……
        师:同学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其实聂耳就出生在咱们云南昆明,聂耳故居就坐落在原云贵总督府前的官道、现在的五华区甬道街第73、74号。(展示图片并呈现聂耳简介,学生恍然大悟)
        
        
        
        
        
        
        师:从聂耳的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短暂的一生都在用作曲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那传唱至今且作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何又能经久不衰,始终成为时代最强音呢?今天,我们就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本课通过“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导入,一方面是通过乡土历史名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唤起家乡自豪感与热爱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本课学习,探寻到《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后,引发学生思考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何还要将这首抗日救亡歌曲作为国歌?通过思考,由表及里的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意识到:1935年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传唱的是硝烟炮火、残暴罪行中磨练出来的民族气节,传承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凝聚的是亿万人民构筑的精神长城,但这些力量仍是当今中华儿女们的精神灯塔,仍能激发出亿万民众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为新时代中国贡献自己力量的动力。
        二、穿插乡土史素材,渗透家国情怀
        有时乏味的历史课堂需要一味兴奋剂,而将相关乡土史资源引用到历史课堂中不失为一计良策,它不仅能让学生有“身边皆历史”的亲近感,抓住学生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昆明历史文化灿烂,从而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如在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中,在讲解完“七七事变”这一重要知识点后,笔者穿插了“龙云的历史抉择”与“滇军60军抗日大出征”两则乡土史素材。
        在带领学生解读完两则素材后,笔者设置如下问题:龙云与滇军60军身上最让你动容的是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谈到了他们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当说到这些时,教师进行适时总结: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必胜信念,正是这些精神力量汇聚在一起,融入到每一个国人的血液中,我们才赢得最终的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乡土历史素材的穿插,旨在引导学生感知龙云和滇军60军的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构建家国命运共同体。同时,从龙云和滇军60军的事迹中,使学生意识到在国破家亡之际,云南人民也发出时代之声,为国家命运保驾护航,由此树立家乡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设置乡土史链接,活化家国情怀
        课堂延伸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做到情感升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讲到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时,为强化学生对全民族抗战真正内涵的理解,活化家国情怀,笔者设置了一个乡土史链接,即《烽火巾帼——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呈现乡土史链接,学生阅读后,教师进行情感升华。
        师:听完故事,老师想听听同学们从云南妇女战地团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同学们畅所欲言)……
        师:(总结)国难当头,女性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在民族危亡之际,全民族都如这60位花木兰一般,用生命、信念、意志书写着中华命运。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的胜利,更是精神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的我们,虽不再经历血与火的生死之博,却面临艰与险的巨大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心怀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乡土史链接,一面让学生感受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非凡之举,并汲取其身上的家国精神;另一方面,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全民族抗战的研究大多将目光集中在男性身上,对女性在抗战中的作用却少有提及。因此,该链接将带领学生去感受女性在抗战中的作用,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基本史实,并从中提炼出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找到抗战精神和民族复兴的逻辑关系,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
        悠悠乡土史,拳拳家国情。将乡土史资源有机融入历史课堂,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但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仅依靠上述三种途径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昆明市文史研究馆.望旌旗以千里:昆明抗战遗址遗迹全录(1931—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鲁南.抗战中的“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J].湖北档案,2010(3).
[3]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烽火云南: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滇军第六十军出征记:http://news.yntv.cn/content/20/201507/08/20_1106428.shtml

作者简介:
袁绍佳(1991-),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