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往单纯的院校培养人才的传统机制有了很大改观,学生在正式走出校园之前,已经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社会、企业有了非常多的密切接触,这种模式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能使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后期学习的针对性,在自身知识和能力得到完善和补充的同时,也使学校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大量的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可以在有限期限内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前言
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是衡量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应届大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加,其寻找工作的难度也在增长,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难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处境。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都只重视理论教育而不注重实践教育,使得大学生毕业之后只有理论方面的知识,社会实践能力不强,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是最近几年新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既可以保证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和制约因素
1.模式
所谓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相关企业在教学、实践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要寻求适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企业。在学校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操作水准,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保证学校对于学生的理论基础教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企业方面,可以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高职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并对实践的学生加强企业管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高职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企业要本着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2.制约因素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尚未完善
高等院校与社会企业因为性质不同,存在不同的管理机制和价值取向,现实需求不一致。企业的目的是“用人”来创造利润,而学校则以“育人”为宗旨,这两个目标决定了本质矛盾难以平衡。因此,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只有少数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科专业真正能够“工学结合”。
(2)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存在“利益冲突”
在校企合作关系中,高校和社会企业都是直接利益的主体,那么“买单”问题就成为“摆在桌面”的矛盾。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要让企业买单,那么企业会优先考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因为这类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节省“培养成本”,最终最大可能的“获得利润”。但是高校是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的,经费有限,往往不愿意“额外”增加学生教育培养成本。同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学生,往往对工作的性质和报酬有一定的预期和要求。因此,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利益如果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很容易造成校企合作层次不足、深度不够的现象。
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显著特点
1.订单式培养
在入学前,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招生培养的数量、时间、方式、就业等内容,学校不必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的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发展形成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生不用担心今后就业的问题,不用提前联系就业单位等,不仅为学生节省下了大量学习时间,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稳定心态,使学生潜心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在生产结构、职工宿舍、人才结构等方面根据协议提前进行规划,便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进入企业,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符合预期,使企业能更加稳妥的进行改革发展。
2. 降低成本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很多家庭贫困的协议学生可以受到企业的资助。当下,很多校企合作学生的各种费用完全是由企业买单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的帮扶压力,也使学生不用为书本费、学杂费等犯愁。正是这种提前的资助,可以很好的培养学校、学生对企业的良好感情,提前在学生心中厚植了“企业是我家”的意识,而以往企业从社会上招聘人才需要重新投入,重新培养,几年之后人才纷纷跳槽离岗等。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创新人才对企业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们一般都是安心于所在企业和岗位,在这一点上就为企业节约了非常多的重复招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大大减轻人员招聘负担和成本。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1.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
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培养方向,企业技术和实践操作方法是高校教学开发的主要内容,在传统模式下高校都是通过已有信息来对学生进行模拟培训,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高校和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搭建出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培训。而且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股份制、冠名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形式也丰富多样,例如提前招聘、3+1式等联合培养模式,许多高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并且进一步推广这种合作模式。
2.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到这些基地中去实习,把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去,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健全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社会中对于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所以企业和高校共同创建实习基地是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例如河海大学商学院就与金蝶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建立了校内、校外的实践基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科研项目合作模式
部分高校和企业之间通过科研项目为纽带进行互惠合作,以科研项目作为载体进行合作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也是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把自己的科研项目和企业的技术实践相结合,在解决科研项目的同时对企业的科技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若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必然要加强对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研发,而高校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更容易攻克技术难题,成果也便于生产实践。
4.深化交流学习
目前,校企合作也有很多种,像很多学校会有订单班、以学校为主的双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实际的合作中,还要深化交流学习,比如,可以让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学习企业需要的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更好的把企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讲授给学生。同时,也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对企业的科研和发展进行支援,打破传统的“校企合作”。企业与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使教师可以根据企业中所学到的问题,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知识强化,形成一种双向帮助形式,便于高职学校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通过多年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有非常多的益处,有力的推进了学校、企业、学生等的协调发展,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直接推动了企业、学校等的发展和进步,随着社会认可度的提高,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畅.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2]张玉强.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35)
[3]刘立国,唐少清,孙桂生.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