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表分析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试题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1期   作者:李鸿波
[导读] S-P表分析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的试题分析中具有较
        摘要:S-P表分析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的试题分析中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定量分析有利于教师确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因材施教。同时通过数据的反馈,有助于对命题质量的反思。
        关键词:S-P表;试题分析;信息反馈
        一、研究背景
        目前的测试信息分析中,一般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将重点放在学生上,其关注点在于测试总分及群体内的相对名次。但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只局限于表面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只有粗略的认识。而对于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却难有作为[1]。
        此外,在测试信息分析中,缺乏对测试项目和测试团体较为深入的有效分析。教师往往从被测试者的成绩教学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分析信度、效度、难度以及区分度等指标,缺乏对测试项目的深度分析。具有较强的主观思想。而且不同教师其教学水平与经验也不同。因此在测试团体分析时,教师往往把团体的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放在首位,缺乏对团体学习风格和认识水平对关注。而对于这些问题,S-P表可以起到帮助。
        二、S-P表
        在教育统计上,S-P表是一种信息良非常大、非常有用的统计表。它将学生集合(S)与问题集合(P)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表达,不仅有微观的应答关系,而且有宏观的统计数据。S-P表发源于二维统计表,来源于日本。1969年由藤田广一等人首先提出,适用于二值批改统计或二值记分统计[2]。
        (一)S-P表说明
         1. S-P表中相关参数说明
        (1)Si 为学生编号,在表中纵列从得分高往低排列;Pj为问题便好,在表中横列按回答正确人数从高往低排列。
        (2)表中“1”表示第i个学生的第j个问题回答正确,“0”表示回答错误。如第一个“1”表示3号学生的第2个问题回答正确。
        (3)Yi表示每个学生的得分,Yj表示每个问题答对的人数。
        (4)Ni代表学生的正确率,Nj代表题目的正确率。
        (5)G表示全部学生的得分之和。
        (6)虚线表示S线,实现表示P线。
        2.S线与P线画法
        S线是由学生做对的题数所绘成的折线。由表中美味学生所做对题数的右边画一条竖虚线,然后将这些竖虚线连接起来形成阶梯状折线。
        P线是由问题答对的人数所绘成的折线。由表中每道题目答对人数的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将这些横线连接起来形成阶梯状折线。
        3. 学生注意系数CSi的计算
    学生注意系数CSi表示:第i位学生的应答变量与学生群体应答变量之间的偏离程度。CSi=(S线以左的答错题所在题答对数之和-S线以右答对题所在题答对数之和)/(全部学生的得分之和*学生答错率- S线以右个体的答对数之和)。
        以第21号同学为例计算CSi :S线左边该位同学第3题和第4题答错,这两题总答对人数为41+42=83;S线右边该为同学第5题和第6题,这两题总答对人数为39+28=67。该学生答错率为1-0.67=0.33;S线右边各题答对数为39+28=67。则CS21=(83-67)/(233*0.33-67)=1.62。当CSi大于或等于0.75时标出“*”,表示对该考生对应答应该给予充分的注意。
        4.问题注意系数CPj的计算
        问题注意系数CPj表示:第j个问题应答变量与学生答对题数变量之间的偏离程度。CPj=(P线以上答错者对应的答对数之和-P线以下答对者对应的答对数之和)/(全部学生的得分之和*该题答错率-P线以下各考生答对数之和)。
        以第4题为例计算CPj:P线以上答错者为10号和21号学生,其对应的答对数总和4+4=8;P线以下答对者为36号和22号学生,其对应的答对数总和为4+3=7。该题的答错率为1-0.95=0.05;P线以下个考生答对数为4+3=7。则CP4=(8-7)/(233*0.05-7)=0.22。当大于或等于0.75时标出“*”,表示对该题应严格分析,甚至舍弃该题。
        依据以上制作标准,绘制某高中某班44位学生在某次生物月考试卷中六题选择题的S-P表如下表1:
        
        表1.某高中高班全体学生生物试题S-P表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表1中可以看出来:21号学生的注意系数为1.62,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其原因是将正确率较高的第3道题目和第4道题目做错了,而其它题目则全部做对。这说明该学生在学习水平上是没有存在问题的,而将这两道题目做错可能是由于考试过程中的粗心,也可能是当时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噪音,有人考试期间上厕所等干扰所导致分心;此为除了上述偶然因素之外,也有可能存在着一些必然因素,比如近期家庭有不好的状况,或者遇到了生活上的烦恼,或者心中有解不开的心事等等。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针对改名同学教学时,不应该是反复强调知识点,而应多关注21号学生的状态,分析并找到原因。如果原因是上述的必然因素,则需要引起极大的注意,如若未解决,可能随着之后的发展,给学生心理上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若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则解决起来会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一些。
        此外33号同学的注意系数也高达1.31,38号同学第注意系数高达1.12.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有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挖掘。可能是33号和38号同学近期生物学兴趣大增、开始重视生物学,并且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习的热情十足。这一点教师可以从日常的课堂情况加以判断。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其它原因,比如在考试的过程中存在作弊现象等。如是前者情况,教师应该以表扬,鼓励的方式为主,继续激发该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成绩不断取得进步。若是第二种情况,则应该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以防不好的风气和习惯继续恶化下去。但在教育过程中也能带入过多的主观判断,认定该学生就是通过考试作弊而取得的成绩。
        除此之外,12号、24号、37号同学第注意系数也达到了0.95,也需要引起注意,其原因可能是和33号、38号同学类似,但也不排除这些同学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存在。应为从这6道题目的得分情况来看,第6题属于偏难题目。且第6题的难度明显大于第5题的难度。这三位同学都是第5题答错,而第6题答对。因此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四、试题情况分析
        从S-P表中可以看出;1.试题的情况均较为正常;2.第6题的正确率为0.64,处于最低水平;3.从S线与P线的整体上来看,曲线偏向于向右下角凸起的趋势。其描述的难度变化是:容易的题目占大多数,但有少量不同难度且难度较大的题目。这样的试卷适用于达标测验,同时又具有选拔特点。考试要及格较容易,但是要得高分就较难了。而本次样本正是取自于某高中某次生物学月考成绩的统计结果。符合阶段性的达标测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因此,就试卷设计的难度角度来看,是比较符合此次考试的要求的。
参考文献
[1]常法智. S-P表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R].北京: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2006:58.
[2]赵永年,黄金丽.教学评价方法-F-S-P表[J].教育评论,1985(6):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