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研究 ——以AACSB国际认证为例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1期   作者:张昕瑞 吴瑕
[导读] 通过课堂教育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背景下高
        摘要:通过课堂教育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系统工程,实践显示采用课程思政方式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成效。论文以将国际标准融入中国实践的人才培育为出发点,在依托AACSB认证要求的基础上,以实现中国文化自信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效果测试及改善为补充,实现了基于文化自信的AACSB认证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设计,并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文化自信、课程思政、学习目标、AACSB国际认证、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论述阐述了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地位,对我国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切实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既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2]。
        2018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对如何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了深刻论述,强调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同时也给出了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前提下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思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尝试通过参与国际认证来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有益做法,与本土需求相结合,切实实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国际知名度。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2018年5月顺利通过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International,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国际认证,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该认证的非教育部直属高校经管类学院。在通过这一世界顶级商学院认证的过程和此后的教学工作中,上理工管理学院在积极借鉴AACSB认证标准的同时,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要求,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国情,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将国际标准融入中国实践的人才培育新体系;逐渐摸索出从文化自信的要求出发,以制定特色学习目标为依托,以课程思政为实现方法的教学管理流程。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
1.文化自信内涵及其对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制定的指导意义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首要主题,凸显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文化底蕴[3],是“三个自信”的精神升华,包含了三重内涵[4]: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各行各业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任务。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维护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
2.课程思政对实现基于文化自信人才培养学习目标的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维度,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塑造是新时代全体人民价值共识的达成,也是当今中国推进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5]。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6]明确强调,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课程思政”突出高校综合素养课与专业课程的育人导向,强调所有课程共同形成全员育人的大体系[7]。
        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学生文化自信、塑造学生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课程思政手段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成效。因此,高校应该做好进行“课程思政”工作的长期准备,要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多维度厘清“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8]。通过课程思政手段引导高校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树立坚固的文化自信。
3.基于文化自信的AACSB学习目标制定流程
        结合AACSB认证对学习目标制定的要求及上理工管院的实践经验[9],图1给出了以文化自信教育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为实现路径的AACSB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流程。这一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制定流程,批判地吸收外国高等教育中有益的内容,在依托AACSB认证要求的基础上,以实现中国文化自信教育为重要目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效果测试及改善为补充,实现了基于文化自信的AACSB认证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设计。

        
        
        
        
        
        
        
        
        
        

        图1 基于文化自信的AACSB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流程
4. 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的实现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面向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上,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着眼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能够运用系统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和优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领域的管理应用。论文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阐述基于文化自信的AACSB学习目标制定与实现流程。
        首先,学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文化自信要求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学校使命、业界需求、学院自身发展目标、校友反馈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出基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要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使命和发展战略,进而根据学院专业特色等,对学院学生培养的学习目标进行制定或升级,在此基础上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和测量标准设计,最后通过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和测量。
        以“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型思维能力”这一常见的管理学院/商学院培生培养学习目标为例,这一学习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求,而“批判思维”又需要进一步分解为“理解、阐述、分析和评价”四个学习子目标。结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色,专业老师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围绕着批判思维这一学习目标的“理解、阐述、分析和评价”四个学习子目标,可以从网络强国这一国家信息化战略出发,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的“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论述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网络强国这一战略进行理解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如何开展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以美国针对华为公司的案例邀请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通过针对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和案例进行理解、阐述、分析和评价,对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进行了提升;最后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工作,实现对每一位同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试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下一次教学改善,从而实现学生培养学习目标实现的可视化、可测量、可改善的路径。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实现机制
1.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指导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才能为制定人才培养学习目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高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学习目标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度,才能真正理解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此外,文化自觉是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自信,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指导人才培养学习目标的制定,才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文化自信学习目标与专业学习目标进行有机融合
        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直接面向学生,是实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因此,首先应该切实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教学育人理念。高校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自身能力进行更新和提高,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方式,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挖掘课程思政相关元素的能力以及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有机组织的能力非常关键;教师不仅要选用优秀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更要将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实现文化自信学习目标与专业学习目标进行有机融合。
3.完善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实现测量手段,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上对高校教育的认证,基本上都包含对人才培养学习目标的测量和评估,并且以此为依据进行持续改进。我国不少高校目前在参与国际认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借鉴国外有益做法,越来越重视和加强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学习效果评估,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来搜集数据、评估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实现的效果。只有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学习目标实现的测量手段,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余静雯.文化自信教育: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J].改革与开放,2019(13):99-102.
3.臧峰宇.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J].前线,2020(06):11-14.
4.邹广文,王毅. 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N]. 光明日报,2018-01-12(06).
5.胡建.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当代中国价值观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6(04):12-19.
6.http://www.moe.gov.cn
7.薄萌萌.高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元认知过程——质性研究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0(04):68-74+111.
8.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108-109.
9.张昕瑞.借鉴AACSB认证AoL体系的高校教学过程改进设计[J].大众文艺,2019(07):204.

作者简介:张昕瑞(1976,7—),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2019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基于AACB认证流程及OBE理念的高校本科教学过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19303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