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徐春燕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作者:徐春燕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孩子们更是集家庭宠爱于一身。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缺乏迎接挫折的承受能力。本文旨在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挫折教育 现状 对策
        引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的一生将会一无所成。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树立这样的思想:挫折使我们又多学到了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学到的知识,是使我们更加倾向成熟的一种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怕挫折,才能更加正确地对待挫折。
        一、挫折教育的理念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遇到挫折总会烦恼、困惑和焦虑。不管是对心理还是生理,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困扰。而小学语文的“挫折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之举。[1]
        从根本上来说语文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今后踏入社会并逐渐适应它的重要工具,这其中的挫折教育则更是体现做人道理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我国学校中挫折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家庭构造都有了较大的变革。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一方面,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往往是全家几代人的中心人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另一方面,许多小学生除每天紧张的学习外,课余和周末往往被家长安排上辅导班或特长班,迎接各式各样的特长等级考试、晋级比赛等,被寄予厚望。上述这些现象很容易让他们形成自理能力较差、抗压性差、心理承受力弱、焦虑、紧张等心理,许多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人生都产生了厌倦,最终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所以,在学校积极贯彻实施挫折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2]
        三、语文教学中挫折教育的建议性参考
        (一)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鹰架理论”
        鹰架也就是脚手架,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如同孩子要建一栋房子,首先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把房子建了。其次,我们不能期望房子自然生长出来。要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援,要帮孩子搭好脚手架,然后让孩子自己盖房子,解决问题。等他们知道该怎么处理问题了,我们再把架子撤走。
        1.帮助孩子学习积极的解释现在遇到的挫折。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进行造句。
        2.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
        3.要帮助孩子梳理出一个有挑战性的目标。“跳一跳摘果子”,心理学上叫最近发展区。够得着,但必须努力。
        4.引导孩子设计出分解动作,为孩子提供一些处理问题的参考。
        5.在具体技巧上给予指导。(如果自己不擅长就要寻求帮助)
        (二)培养积极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对挫折的控制感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脆弱期,容易受伤。同时此时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可塑性很强。我们教师要帮助孩子适当调控自己情绪中不良影响的情绪,如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同时鼓励孩子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

由于小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其特点是易爆发激情、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这就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但只要我们在教学时,有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明白在遇到失败与磨难时要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支配和控制自己,那么自然就增强了他们对挫折的控制感。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教育。如果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好面子,这一类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加引导,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教师切忌过多地指责,而要多加安慰,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教师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孩子既能避免产生恐惧心理,又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
        (四)教师以身作则,帮助小学生提升挫折承受力,缩小受挫的影响范围
        挫折承受力指在遇挫时,对挫折情境的忍受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就提出:“学会生存”,少年儿童能够生存,能够在竞争和挫折中取胜,很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耐挫的能力。每个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各不相同,就算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景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挫折承受力也有不同。其影响因素,除了身体条件外,有挫折经验、挫折频率、期望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等,也与其生活习惯或态度有关。
        教师平时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和良好的品质、个性,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教师以身作则,遇事不惊,用顽强和毅力克服困难,给自己、给别人减轻压力。同时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各种情景,启发小学生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小学生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养成善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的习惯。
        (五)增强儿童的独立意识,缩短受挫的持续时间和周期
        独立意识是时代的精神,民族的象征,更是个人的品质。培养孩子的独立品质,是挫折教育的核心。目前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4+2+1”孩子娇生惯养,“包办”、“迁就”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宠爱、夸奖过多的青少年自我优越感强,自以为是,习惯于“享受”,稍不称心就发脾气,遇到挫折就逃避,听不进批评话语。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在教学时一开始就坚决制止。表扬其他同龄儿童,让其知道有人比他更行;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鼓励他自己做。让孩子“跳一跳才拿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孩子从小有了独立品质,遇挫的机会就相对减少,挫折持续的时间和周期也就相应缩短。[4]
        四、结束语
        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成功并非易事,总是苦与甜的交织。从幼小的年龄起就“如水如土如气如烟融入芸芸众生,成功却如雷如雨如火惊耳刺目励志燃眉”。昙花虽美却只在瞬间绽放,只有历经曲折与坎坷的美才能永恒。我们不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有意识、有目的、具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实行可行的正确的教育,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立体人。
        参考文献
        文章类
        [1]罗明、陈灿锐、李炳全、李淅琮:《成功学研究网》,《学生的逆境商、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第9期。
        [2]郭珣、朱艳艳:《教育也应关注AQ》,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第6期。
        [3]暴振林.论小学语文的挫折教育[M].当代教育论坛,2012
        [4]李传英、李姗泽:《顺境要EQ,逆境更需AQ教育——论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期的挫折教育》,《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