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给广大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按下了“暂停键”,同时带给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考:教育功利化,缺少必要的美育、人文教育,不利于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文观、审美观,限制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疫情背景下,首当其冲地应当反思传统教学,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在本文中,本人将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中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进入2020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被按上了“暂停键”。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里,我们与疫情做抗争。抗战疫情,需要社会上下有勇气、有信息、有责任、有底线,更要逆行的精神。面对疫情,人性的不足也暴露出来了,隐瞒病情,窃取捐款等问题屡见不鲜。诸此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思考: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缺失。回归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发现,平时功利化、应试化的学校教育,由于缺乏人文精神的意识形态灌输,此时此刻显得有些笨拙和缺失。对此,我们要从疫情中看到教育不足,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大国需要的“接班人”。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更应该挖掘该学科的人文内涵,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受到人文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人文素养。
一、把握疫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疫情下,全国“停学不停课”。各地各学校纷纷开展网上教学。网上教学因为没有教师的直接监督,学生们需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当前的大部分初中生,受自控力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影响,很难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由此导致网上教学效果不佳,也限制着学生的自我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与家长通力合作,在家校合作下,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我们在网上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家长每天监督学生网上学习,及时地在微信群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提出自己发现的学习问题或教学问题,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探寻解决网上教学不足的方法,从而优化网上教学,更好地提升学生网上学习质量,驱动他们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家长每天晚上和学生交流这一天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帮助,从而在平等的交流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挖掘教材,多样渗透人文教育
学校教育是进行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在网上授课的时候,教师不能再向传统教学那样,机械地灌输文本内容了,而应结合学科特点,深入地挖掘教材,探寻人文因素,采取多样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受到人文内容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发展人文素养。
以《社戏》为例,作者使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利用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基于此人文内涵,本人在组织网课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探寻问题答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深入理解文字语言,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比如,在讲解“六一公公送豆”该情节的时候,本人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情节在文章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展开对这一故事情节的细细分析,通过“我”和小伙伴的行为和六一公公的行为,发散思维,感受到六一公公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同时也揭露出了“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来平桥村(人性美),升华了主题,同时也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格。
三、拓展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打破课堂的限制,挖掘生活资源,带领学生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效发展。尽管此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伤痛,但是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感人的事迹,彰显出了人性美。因此,在组织网课教学的时候,本人走进生活,挖掘极具人文性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切身感知人性美,提升人文素养。
比如,在组织了《社戏》之后,本人为学生讲述了此次参与武汉救援的医护人员、建筑工人、运输人员的故事。在感人的故事倾听中,学生们不仅建立了对抗疫发展的认知,还受到了美好人性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树立爱国意识、奉献精神。
总之,在疫情背景下,我们要把握教育机遇,改善传统教学,联系学科特点,多样方式地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们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受到人文的感召,形成人文素养,为实现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练思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8):149-150.
[2]于福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