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作者:胡秀红
[导读]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摘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
        展示交流是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的意见和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有益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合作探究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开展某一学习活动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
        展示交流是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更多的意见和获取多方面的知识,有益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一、合作的探究的方式
        合作探究,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1、学习小组的建立,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我们在查阅资料、互相学习后,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对学习小组进行分组,低段2人一小组,按照前后2人为1小组,中高段4人一小组,按照A-B-C-D的模式进行分。我们针对班级情况,全方位思考从课堂、两操、学习等方面制定出符合班级情况的评价制度,激励孩子们约束自己。为我们的教学很好地服务,让我们更好地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
        2、合作学习在课堂的实践,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进行展示,全班同学质疑,共同来解决问题。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效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迁移。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3、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展示交流的形式。
        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地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教师在孩子们的质疑中,点拨,引导总结归纳
        小学低段:教师要建立好学习小组,培养好小组长,制定小组评价方案,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以2人一小组或4人一小组。小组长派代表发言。
        小学中段:教师在开展展示活动环节时,应该在讨论结束后,征求小组意见,派代表上台展示,可以在展示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口号。如:大家一起拍手,请左端,上台发言同学说:“请仔细听我们小组的汇报或发言等”发言完毕后,小组同学质疑,理清思路,全班同学参与答疑。
        小学高段:教师在开展展示活动环节时,应该在讨论结束后,征求小组意见,小组4人上台展示,把权力交给小组长,小组长上台宣布:“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组的发言”,由小组长制定发言人(通常是组内的D同学),展示完毕后,说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小组质疑,全班交流
        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老师应注重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耐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总之,“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正如美国数学教育家舍弗尔德所提倡的:教学应主要由“全班性的讨论”和“分组讨论”这两个环节组成。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培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7.
        【2】吴建江.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8,000(009):46.
        【3】关辉.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4(1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