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途径浅析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磊
[导读]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历史学科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科学确定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但是,现在对家国情怀的渗透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解决这一问题要以初中历史学科为支撑,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培养方式,以活动为载体,家校合作,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进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 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培养途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随即,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标准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作为2017年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历史核心价值观。
        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是实践“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要求,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被称为“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从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其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被许多历史老师渗透到历史课堂上来,恰当的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入历史,回到历史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时空中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爱国主义情怀的缺失是当今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青年人尤其是“90后”“00后” ,他们对明星人物、手机游戏信手拈来,但对国家、社会缺少必要的认知和理解。历史课堂上讲述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学生们没有很深的感受。比如近代史上中国遭受的侵略,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屈辱,有的同学还觉得:反正我们又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与我没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单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形成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以历史学科教学为支撑
        “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以历史学科教学为支撑,课堂教学中突出“家国情怀,担当意识”的教学导向,让中学生感悟中国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培养学生虚心、正直、健康向上、爱家爱国的品格,确保为国家输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历史学科具备培养家国情怀的基本要素,历史学科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开发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很好的实现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
        2. 进一步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
        家国情怀的缺失学校教育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现在很多学校表面上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还没走出应试教育的老路,不少学校和家长仍然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导致很多的人文学科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没有的到很好的发展。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一旦缺失了这种情感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把培养高分的学生转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将学生从“题海”中拉出来,通过各类积极有效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进一步丰富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与日俱增,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基于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方面的研究对于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则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立足实际,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如通过集体教研活动加强对课本等资源的开发,开展主题演讲、征文、绘画或是排练历史剧等方式,将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积极帮助学生家庭解决教育落后的问题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不乏一些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长不能够对孩子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甚至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培养不了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父母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身就具备强烈的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在家庭教育上做到上行下效。学校应该互动联系家长,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帮助,协助家长设计亲子活动或家庭主题活动,帮助家长建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教育氛围环境。
        5.开展主题教育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比如在每年的五四活动、十一国庆节、或是文化艺术节中突出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主题,以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开展教育。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家国情怀的主调,通过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网站开展宣传担当意识、家国情怀的主体思想,通过学校文学社或社团活动开展的征文写作与朗诵比赛,通过家长学校宣传热爱国家、担当责任的教育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认识到,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不变目标,是一种可以转化为行动的伟大力量,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深的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理想追求,也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殊作用和丰富爱国主义资源,在历史课堂上将那些丰富的情感再次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对家、对国的爱,培养出积极向上、担当爱国、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