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发挥教学智慧,灵活地应用智慧教学法,构建智慧课堂,驱动历史教学发展。在本文中,本人将详细阐述智慧教学法的内涵,据此结合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历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智慧教学法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智慧教学法;内涵;应用策略
《教育大辞典》中点明了智慧教学法的内涵,所谓的智慧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情境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判断、解决能力,并借助这种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教学方法。根据智慧教学法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此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这样三个内容:第一,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二者受各自因素的影响,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二,教学的情境性。教与学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在缺乏情境的情况下,师生难以实现互动,教学难以有效继续。第三,教学的实践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起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生成课堂,教师及时应对,解决问题。立足智慧教学法的如此特点,在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到这样几点:
一、创设情境,驱动参与
智慧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而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挥,是以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因为当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教学智慧,及时调整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驱动学生有效发展。立足智慧教学法的情境性,在实施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一般会立足教学内容,采取多样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驱动学生自主参与,使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探索知识,暴露学习问题。
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本人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清末人们的生活方式、民国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革命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视频,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一般,回到过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学生们切身体验情境的同时,本人引导学生思考:“看到如此场景,你有什么发现呢?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受到问题的引导,不少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诸多的问题,如“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生活方式发生如此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在学生们的问题驱动下,本人带领他们走进这节课,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原因、影响等展开探究,从而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知识。
二、把握时机,生成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境较为复杂,尽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早已分析了教学内容,设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受到学生因素的影响,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正好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应用智慧教学法的关键时机。因此,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学会正视复杂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就此采取适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优化课堂教学,驱动学生发展。
以“进入社会主义”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人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说一说,通过这幅图画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在图片信息的辅助下,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根据图画内容,我们可以确定当时在进行公社化运动。”显然这个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他混淆了合作化和公社化。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两个历史事件,本人向这个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获取这一个信息的呢?获取这个信息的依据是什么呢?使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暴露学习问题,接着,本人据此做出点评,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实践体验,增强认知
学生是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他们爱玩、爱动,不愿意被局限在课堂上。同时,智慧课堂具有实践性。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慧课堂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切身体验,使学生在自主性的发挥下,既能增强对所学的认知,又能获取学习乐趣,自主地投身到历史探究活动中,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以“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为例,在组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章节教学内容之后,本人按照教材安排,为学生设计了调研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回到生活中,采取多样的方式,搜集、调查家乡的变化情况,整理好信息,或者展示大字报,或者展现ppt,实现对家乡变化的认知,感悟家乡的历史变迁。
总之,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智慧教学法的内涵,或创设教学情境,或生成课堂,或组织实践活动,发挥教学智慧,使学生在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习质量,构建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程贵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83+92.
[2]段秀萍.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8(2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