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作者:卢国香
[导读] 近年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近年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传统的“课间操”已不能满足现代中学生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他们要吸收新的东西,享受有趣的体育运动。而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项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新的运动形式,它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半小时或更长一点的时间,解决师生紧张教学中的一种积极性休息方式。由于它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再加上有音乐的伴奏,所以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喜爱。在多样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不仅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充实,并且可以使学生舒缓身心、强健体魄、增强体质,易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仁怀市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
1研究背景与现状
1.1研究背景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当前,学校体育必须要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1.2研究现状
        仁怀市现有高中5间,其中公办高中4间,民办高中1间,分别是仁怀市第一中学、仁怀市第四中学、仁怀市第五中学、仁怀市第六中学、周林高级中学。除民办高中周林高级中学是小班额外,其余高中都是大班额,最多的班级有70多人,全校学生数从一千多到三四千不等。两所高中有400米田径场,1所高中有250米田径场,有两所高中没有田径场。基于此,现在按照教育局要求,各间高中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都是跑操。跑操是一种单一枯燥的体育锻炼形式,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研究改变仁怀市高中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成了历史的必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仁怀市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期刊等有关论文。
调查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形式等内容
访谈法:通过走访每个学校,通过对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交流,了解学校的开展情况和重视程度。
观察法:通过走访每个学校,对每个学校的场地设施进行观察,便于对发展现状的了解

3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发现:3.1.1、仁怀市高中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上依旧是单一的跑操和广播体操为主,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越来越丰富,从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就可以发现感知。

相对于其他地区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而言,值得我们学习和看齐;3.1.2、在学校的场地设施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城市中心或周边点的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场地设施较小,但器材相对充足;相对而言,乡镇学校场地大,但场地和器材都不达标,有的学校甚至缺乏相应的场地设施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这就导致城区有些学校因为人数过多场地不足,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懈怠心理,乡镇学校则是因为场地器材以及体育师资力量仍不能满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同样产生相应的懈怠心理。3.1.3、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机制不是很完善,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的责任不明确,没有进行合理分成责任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3.1.4、体育教师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专题培训,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内容编排,创新创意上需要学习,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3.1.5、在安全监督防范方面,大部分学校领导只考虑到思想层面上的安全防范,没有更深层次的去探究安全性,缺乏完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预案。3.1.6、一年有四季,天气有阴晴,在季节、环境变化以及异常天气情况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也缺乏安全、适宜负荷的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等。3.1.7、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但仁怀市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旧缺乏创新、没有得到教育局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参与度低,学生也没有相应的重视程度。
3.2对策:根据仁怀市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3.2.1、教育局应实现资源整合并加强宣传、监管力度,促进学校管理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完善多元化管理,分层责任到人,并强调激励评价和过程检查的重要性;3.2.2、合理开发“小场地大课间”模式以及整合教师资源,借助网络和各种平台,丰富内容、变换形式、主动调查和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3.2.3、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管理以及加强推进地方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协调资源,缩小城区与乡镇之间的差距,加强和扩大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的开展。3.2.4、加强学校在异常环境及季节变换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研究,弥补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不足,同时也要保护和完善大课间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3.2.5、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提高全校教师的重视程度,可以提倡全体教师参加课间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还有利于了解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需要制定严格的活动纪律和课间安全应急措施来共同保障。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单一枯燥的跑操模式令学生厌烦,从只有简单的队列队形和不规范的跑步动作,只能锻炼学生基本的体能,并不能锤炼学生意志。也没有让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给人带来的快乐,更没有掌握多少运动技能,对体能的提高作用不大。另外,枯燥乏味的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方式,影响了学生的肢体语言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正常身体发育作用也不大。
4.2建议
        4.2.1关注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从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出发,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4.2.2结合一校一特色,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出符合仁怀市各高中学校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形成体系,编制校本教材。
    4.2.3在有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方式的基础上普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加强体能模块,形成多元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6)
[2]陈颖悟,熊百化,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报,20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