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中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中应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及价值所在,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包括基于兴趣的活动设计、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关注评价优化地方资源等,确保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地方资源在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地方资源 小学科学 课外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方面。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将探究活动停留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是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体验科学的,这时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实施科学课外活动,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方资源优势,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应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分析
1.直观的内容,有利于深化课本知识
小学科学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通过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知识。闽北地区广袤大地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事物,包含在其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正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有利资源。例如六年级下册《污水和污水处理》中关于污染源的讨论环节,只有少数住在郊区工厂附近的同学能够清晰准确的说出多个污染源,如果能提前开展“家乡自然水域污染情况”的实地考察,就能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各类污染源,并在讨论中充分认识到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而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丰富的内容,有益于开展探究活动
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补充校内资源的不足。四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花》是在学生已了解油菜花的基础上对更多的花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从而产生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概念,教材中提供的图片素材有梨花、桃花、玉兰花、豌豆花等,这些素材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而且他们能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得到更多丰富的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花的收集”任务,会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探究素材带入实际的探究活动中,丰富探究的内容,更好的体验探究过程。
二、应用地方资源的价值所在
1.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科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实验室和校内环境资源,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蕴含着诸多科学奥秘,教师的科学教育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借助生活现象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生活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较大范围的空间、较长的时间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的过程也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不得不增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三、应用地方资源的有效策略
1.基于兴趣,恰当选择地方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利用地方资源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应提前收集、整理好本地区拥有的科学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合理设计整个活动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例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中关于蚕的内容,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养蚕。蚕从蚕卵到蛾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间经历四个阶段的变化,这样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只有在课后才能完成,也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养一只蚕,经历它的一生,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于是,我们给学生提供了蚕卵,制定了观察计划,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开始养蚕,在等待蚕卵孵化、照顾幼蚕、破蛹成蛾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动手能力,养成了耐心、细心的观察品质,同时也产生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2.有效引导,合理使用地方资源
科学探究是以证据为基础,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接受质疑,不断改进和更新的过程。在学习《面包发霉了》以后,学生们认识了霉菌,明白了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联系生活中墙体发霉、蔬菜长毛等现象,大家一致认为霉菌是一种有害菌,无益于生活,这时教师设计的“酒文化”探究活动,又让学生看到了霉菌的另一面。建瓯位于福建省北部,素有“酒城”之称,每年十二月左右,家家户户都有酿造红曲黄酒的习惯,辖区内有福矛酒业和双龙戏珠酒业两个工业旅游景点,可系统的参观了解白酒的酿造窖藏工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还发现了发霉的谷物制成的酒曲是酿酒的精华所在,只要控制好发霉条件,霉菌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
3.关注评价,优化调整地方资源
开展科学课外活动的目的是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准确评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觉得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的、有意义的,在无意识中养成关注身边现象,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是生活于真实世界中的个体,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大部分来源于身边的生活环境,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将用于周围的世界。例如在学习《环境和我们》这个单元时,学生们利用课外活动收集到的资料,梳理了家乡环境所受的威胁,根据实地考察、访问调查的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校内发起倡议书活动,要求同学们对垃圾进行分类、认领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孩子们的活动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同时加以宣传推广辐射到每个家庭,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外活动中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不仅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