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思考研究

发表时间:2020/9/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2期   作者:谭燕霞
[导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同样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同样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校和家庭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无论二者之间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对于学校的教育和学习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历来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家校共育在学生学习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部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选择这一论点进行探讨,分析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期望对促进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提升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家校共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现实意义
        (一)能够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农村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是很突出的,不同的孩子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差异,但是孩子家长在教育方面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可以说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期望通过教育能够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进入社会之后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种情况下家校共育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农村小学教育实施家校共育可以促进孩子家庭、家长以及学校、老师之间的结合,通过相互配合,让孩子更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学习、去进步,在学校以及家庭的双重帮助下去尽享学习的乐趣。
        (二)家长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将来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且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之后,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种综合因素影响下导致家长对于子女出现过度溺爱的现象,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通过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通过和学校之间的积极沟通也可以提升孩子家长的教育水平。
        (三)为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奠定了基础
        不同的学校在办学信念方面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的国家教育标准却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学校仍然存在和社会脱轨的问题和现象。家校共育模式下针对暴露的问题学生家长可以和学校进行沟通,可以提出一些更加优化或者合理的建议,通过这种建议学校可以发现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基于农村教育背景下针对教学进行完善和改革。家长的建议可以说是学校的又一宝贵资源,通过不断的采纳和接受好的建议而让教学变得逐步完善,最终给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教育环境。
        二、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家校共育形式单一,不够丰富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以及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家校共育中,主要是依靠学校的家长会制度来进行沟通,电话联系较少。在家长会中,基本上也就是教师在讲,家长在听,基本没有单独交流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家校共育收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其发展,也直接的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影响。
        (二)合作方式以单项灌输为主,双向交流少
        简单来讲,家校共育就是学校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家长与学小组回见的沟通和了解,并在学生的教学方面达成一致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目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基本是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追合作方式,关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向家长传授,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合作互动性较差,基本难以得到家校共育的目的。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大幅度的降低。
        (三)家校共育的开展缺乏计划性
        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有计划性的、有规律的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才能充分的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帮助小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但是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农村小学对于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中,只有家长会是有计划性的。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会缺席家长会,同时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也无法给予太多的帮助。在此背景下,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就比较随意了,一般是在双方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会组织开展,而且时间也是不固定的,既没有任何的规律,在内容上也没有延续性,导致家长难以系统的获得小学生教育的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


        三、完善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社会的力量与资源,让家校共育实现共同参与
        1.为家校共育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机制
        制度保障有利于家校共育的改革落到实处,明确其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各自的职责,避免推卸责任,树立对学生的共同教育意识,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相互监督、配合。教育机制的完善,让评价机制不再单一,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多元化,实现全面发展,家校间的合作内容也得以丰富。
        2. 建立农村家校共育的组织机构
        如设立村教育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能丰富家校共育活动的形式,对家校共育的开展进行监督,让家校共育实现全面参与,对学生共同进行教育,发挥出社会教育的作用,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让家校共育带来的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二)从农村学校的管理入手,引导家校共育的发展
        1.加强农村小学对家校共育的认识
        学校管理者自身对家校共育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清楚的认识,积极开展家校共育的相关活动,并进行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可组织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讲座或者交谈会,让家校双方认识到教育好学生是共同的目的,意识到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才能制定出更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活动,家校间和谐相处,为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2.整合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
        有效运用师资力量,班主任和其它老师共同合作,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合作活动中去,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彼此沟通、了解,从而进行合作,改变家长从属于学校的关系观念,而是平等的共同教育学生,实现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受教育水平。
        (三)明确教师在家校共育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家校共育中的主导者、参与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家校共育的内容和水平,农村小学教师首先应该尽所能的提高自身素质。紧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不仅学生要学习,教师更要学习,不能因为农村的相对落后而让自身的思想滞留不前,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的参与教育界、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充实自身,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提升农村家校共育水平。
        2.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改善合作方式
        教师不光是增强与家长的合作意识,更要积极配合学校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与创新,发挥其主导性,并坚持家校共育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丰富合作的内容,改善合作的方式,以探讨、交流代替教师的单向灌输,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达成共育意识。
        目前,农村家长已普遍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着家校共育的教育活动。大部分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参与家校共育中也学会了基本的教育方法。但仍有部分年龄较长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未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家校共育的广泛开展。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家校共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家长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引导,充分发挥家长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共育深入推进,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河.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共育[J].文教资料.2019(21)
        [2]王淑芳.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2019(04)
        [3]谭克,李勇,苏娟.家校同心育人同行——绵竹市紫岩小学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